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措施探讨

付超1,刘凯2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011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7100012


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水环境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与改善,卓越的城市水环境会促进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发展和水环境质量同步提高。其中,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是城市管理中重要部分,对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结合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探讨,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措施

引言

城市河流治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不仅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还能够蓄水补水、美化景观和保持生态系统稳定。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河道治理正朝着以防洪排涝为主体、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将河道功能区与居民区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发展。

1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河流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河流是城市供水的水源以及排水的通道。河流能够为居民的生活以及工厂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水源保证,同时,居民生活以及工厂生产产生的各种废水也会在经过处理后,被排放到河流中,这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②河流是交通运输通道。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中小河流的交通运输作用正在不断衰退,但是,对于大型河流而言,它仍然具有良好的运输效能,是水上运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③河流是娱乐休憩场所。河流是人类、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生物和谐共生的场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许多当地居民都将河流作为娱乐休憩的好去处,并通过河流达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和融入自然的根本目的。④河流是城市形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流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2城市河道防洪治理的措施

(1)对河道防洪治理统筹规划

在进行城市河道防洪治理之前,有关方面必须进行细致的规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对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第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治理。在进行治理前,首先要在当地的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河道的防洪能力,合理规划河道的宽度、深度和走势等参数,确保河道具备承受规划的洪水和雨水的能力,同时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林地面积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科学地论证,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条件,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通过对河流周围的土地进行改造,扩大林草地面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预防水土流失;通过修建加固河岸、修建护岸及设置堤坝等,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第二,要加强对生态的维护。以往城市河道防洪治理中,往往只注重排洪,河道通常采用大范围裁弯取直和人工渠槽化,或使用混凝土等不透水性材料作为护坡。在河道枯水期,硬化护坡使城市河道景观单调、毫无美感,同时隔绝了两岸生态系统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因此,应多维持河道自然形态,沿蜿蜒曲折的原有河道,使用生态型护坡形式,所以在河流防洪治理时,应尽量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第三,加强对河流的日常治理。通过定期清理河道内的垃圾、淤泥等,保持河道通畅,防止淤积。定期检查河道设施,如堤坝、泵站及闸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故障。建立河道检测系统,对河道水位、流量及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紧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水。

(2)河道清淤疏浚

为了保障城市河道防洪工程的良好建设,需要提前做好河道疏浚工作,对河床泥沙进行清除,做好河道整治工作,并积极开展河道疏浚工程,以便对部分河段的河势进行科学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对水流条件进行有效改善,并确保河床的稳定性,并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现象,从而延长河道寿命。在完成河道疏浚工作后,河道横断面面积会逐渐增加,并减少水流阻力,增加过流能力。在具体的河道疏浚工程实施中,需要结合起点和终点河床的底高程,来对开挖疏浚高度进行针对性控制,从而提升河道疏浚质量。当河道水深较小时,可以利用挖掘机联合推土机进行疏浚。在疏浚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清理出的淤泥和杂草合理处理,采取堆肥或填埋等方式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可利用的疏浚土如河床黏土、砂卵石等可进行回收利用,作为河道两岸的填筑加固材料,促进实现防洪堤岸的有效性加固。

(3)因地制宜整治城市河道

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城市河道治理可以结合地质、地势等要素,选择形式多样的河道断面。如主河槽蓄水、泄洪槽泄洪的断面形式既能形成优美的生态蓄水区,又能通过工程措施解决洪水泥沙与蓄水的矛盾,确保城区的防洪安全。同时,根据治理河段的基本条件、水沙特性等特点,综合考虑防洪、泥沙冲淤以及整治后总体效果等因素,可以对河道适当调整比降,过充分发挥河道的多项功能,逐步恢复其生态特性,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防洪景观体系。这种治理方式不仅满足了防洪要求,还能够提供美丽的景观和休闲空间,同时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应结合现状布置,避免过度人工渠槽化,同时尽量选择透水性生态型护坡形式,例如植被护坡、草砖护坡及格宾垫护坡等。这些护坡形式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减少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滞留时间,同时提供了生物栖息地和生态效果。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通过因地制宜的自然生态和人工措施,打造一个以人为本、以绿为体的生态丰富的水环境系统。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提供防洪功能,还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河道的景观价值和居民的优质水环境体验。

(4)加强河道管理和公众教育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学习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和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制定更加完善的防洪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防洪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污水排放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检查,确保污水排放符合规定要求。加强对河道周边建筑物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符合防洪要求,不影响河道的通畅和水流的顺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操作指南,确保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严格的水质标准,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净化河流水质,确保水质达到规定标准,保护水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行力度。加强对水利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水利知识,提高公众对防洪工程和污水治理的认识和重视,促使大家积极参与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和水环境的行动。加大对非法侵占防洪河道、破坏防洪堤和污染河流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制裁和震慑效应。

结束语

在城市河道防洪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河流防洪实际情况、水环境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国家对城市河道防洪治理非常重视,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套完善的河道防洪治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降低洪涝对居民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有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有关的法律、规章,以便为具体的保护工作做好准备,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质量。但是目前城市河道防洪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为此提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劲松.中小河流的河道防洪工程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09):162-164.

[2]钟阳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