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多信息源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船舶工程多信息源的应用研究

朱继军

422101198201010474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促进船舶工程多信息源的应用。多信息源融合是信息加工以及挖掘的一种方式,能有效提取信息的特征量。其特点在于信息的加工处理,通过信息为媒介表达环境、安全、人力、物料、技术等多维度生产属性,输出适合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信息。在船舶领域,多信息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船舶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通过多信息的整理与加工,在船舶的全生命周期如建造、维修、改装阶段开始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降低物料的损耗率,减少物料和在制品的库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资金的占用比例等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考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综合属性,得出适合于现阶段的生产信息,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并规避其中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船舶工程;多信息源;信息

引言

我国有着广阔的水域环境,水上运输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性作用。目前,我国针对水利环境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为航运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船舶数量也逐渐增多。在船舶运行中,应当积极做好船舶工程多信息源的应用,做好船舶监督管理工作,为确保船舶运行安全与运行质量提供良好帮助。

1船舶工程信息源分类

船舶工程多信息源一般来源于各个生产部门,这些信息源反映着生产过程的状态以及变化。根据信息来源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类。(1)车间及现场环境信息源。对于修船企业的车间而言,主要工作职责在于对船舶进行修理、改装以及分段的建造,因而由车间产生的现场环境信息源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车间生产计划把控、生产资源配置、物料加工、人员管理以及现场工作环境等信息。此过程中产生的车间下料、装配、焊接、报验、吊装安排、人员调配以及安全风险把控等信息复杂多变;对于车间而言,信息源的合理性要大于其准确性,其需求在于输入信息能够准确的进行施工,而不是存在多信息源之间的相互冲突,造成后期的返工及浪费现象。(2)物料状态信息源。在物资部门中,通过对生产计划的把控以及车间所需物料的情况,确定物料在使用时的状态及关系,制定采购方案,确定采购件的订货及到货日期,输出物料状态信息源;并且在生产物资的协调过程中,输出采购、库存、物流、运输、成本、车间用料等信息,可以帮助各部门进行生产资源的协调及管理。(3)技术信息源。在船舶生产过程中,技术部门对于船舶进行生产设计、汇总编制技术方案、工艺方案、参与各部门之间技术难点的协调与解决;技术部门对内需接收来自于其它部门各项生产需求信息,并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外则与其它厂家及设计院协商解决相关技术难题,保证生产的进行。

2多信息源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2.1船舶引航信息源的应用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船舶引航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阶段,船舶引航工作中所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GPS定位系统、GIS系统以及VHF系统等等。这些信息化技术在船舶引航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船舶引航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船舶引航事故发生概率。就目前而言,信息化技术在我国船舶引航业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GPS定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船舶引航过程中,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对船舶进行定位,从而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确定船舶位置;通过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引航船舶的跟踪以及监视,进而提高引航船舶的安全性能,降低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2)GIS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为成熟的一种信息技术;在船舶引航过程中,利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数据的采集以及空间数据的处理,并且还能够将采集到的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为引航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及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引航效率。(3)VHF系统主要是用于实现岸基通讯和船载通讯,且其功能和作用比较全面。岸基通讯可以实现对船舶位置信息的获取,船载通讯可以实现对船舶航行安全状况的跟踪和监视;另外,通过VHF系统还能够实现对引航船舶信息的管理,有效提高引航工作的效率,降低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2.2船舶管理多信息源的应用

船舶多信息源管理应用,在于建立管理数据网络。企业管理按层级分可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各管理层的主要管理方式及思路不同:在生产设计中,按职能可分为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安全风险管理,管理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利用各管理的职能及信息建立管理信息工作图,明确船舶生产过程的各阶段情况;在生产保障部制定好修船项目计划后,各部门根据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以及各部门职能及生产能力,确定自身部门的生产计划,基层管理根据部门生产计划安排施工人员并制定施工计划;生产计划制定完成后,根据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管理,各部门及各单船项目组可建立基于自身需求的管理信息工作图。这样,各部门可根据各船的信息管理工作图及时了解各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把握各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控下一个周期的管理工作,提升施工人员及部门的工作效率;各单船项目可通过单船项目管理信息工作图查看单船项目进度情况,严格把控项目进度,识别单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并根据现阶段各部门进度对管理信息进行二次调节,抵抗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保证船舶生产周期。

2.3船舶代理企业信息化实施技术路线

(1)重塑整合。船舶代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要求协调资源,即对船舶代理企业内、外部关系进行快速重构和调整,借助信息系统对内、外部变化进行快速响应,实现有效反馈,提高企业反应的敏捷性。实施时要考虑船舶代理公司治理模式和业务经营模式的整合、自动化操作和管理系统的整合以及主体框架、标准规范体系的实现,最终要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业务共享与协同。船舶代理企业信息化需整合的资源主要有以下7个类型,即业务和历史沉淀下来的客户、业务数据资源,会计结算工作和财务分析统计工作,兼容性和对接工作的系统和服务,涉及可行性和可拓展性的技术,人力资源,需要优化调度设施设备,需要数据对接及流程配合的协作方(客户、伙伴、政府等)。(2)进程管理。船舶代理企业信息化进程分两个方面:在数据方面,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到最后的数据展示(管理核心);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包括船舶代理业务流程、内容规范、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完善。(3)组织管理。船舶代理企业实施过程的系统性管理要包含计划组织、质量管控、风险缓释、团队治理和费用管控等方面。

结语

多信息源可通过对单一对象的状态信息或不同对象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达到将隐含知识及生产信息展示出来,具有信息直观、特征程度高、信息可深度交互等特点,在生产中具备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我国船舶引航业也将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20,26(17):2273-2281.

[2]陈爱国.叶家玮,高延增.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J].中国修船,2021(3):6-8.

[3]何绍华,康斌.信息价值和信息服务价值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49(5):72-75.

[4]陈浩,陈炎.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引航事故致因分析[J].珠江水运,2022(12):4.

[5]尹鹏鹏.现代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导航系统中的运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2(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