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研究

王剑峰

610203198510224216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基于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研究以矿床保护为主题的矿区工程管理及环境保护方案,探索可行的绿色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使矿产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露天开采;铝土矿;用地模式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铝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露天开采铝土矿成为了铝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铝土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较大,因此,对铝土矿开采模式进行研究,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铝土矿开采现状与用地模式选择分析

(一)铝土矿开采现状

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资源,是铝工业的原料。目前,全球铝土矿储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几内亚、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铝土矿主要存在于贵州、广西、云南、山东、江西、陕西等省区。据统计,我国铝土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60%以上,近年来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其中,贵州省是铝土矿的主要产区,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铝土矿开采方式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相比于地下开采,露天开采不仅成本更低,而且产量更高,因此在我国铝土矿开采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铝土矿开采中,由于矿石的稀疏分布以及矿体的非规则形态,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因此采矿对用地的要求较高。在用地方面,既要充分利用矿坑空间,又要保障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用地模式来支撑采矿活动。

(二)露天开采的用地模式

(1)常见用地模式

用地模式是指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资源利用目标和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用地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功能,实现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福利的一种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常见用地模式有平面式、坡面式和深凹式。

平面式用地模式是指将采矿区域规划为一个平面状结构,利用矿体形态特征,在平面上进行分块采矿。采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块区,按照开采顺序依次进行采矿。采矿完成后,对采空区进行填土复垦。这种用地模式适用于矿体平坦、较浅的区域。

坡面式用地模式是指根据矿体形态特征和地形条件,将采矿区域分成若干个坡面段进行采矿。采矿过程中,根据坡度高低和矿体大小,采取不同的采矿方式,通常为轮廓线采矿法。采矿完成后,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并恢复植被。这种用地模式适用于地形陡峭、矿体分布不均的区域。

深凹式用地模式是指根据矿体形态特征和地质构造,将采矿区域规划为一个凹形结构,采用较深的开采方式进行采矿。采矿完成后,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形成高地或新的景观。这种用地模式适用于矿体较深、形态特殊的区域。

(2)选择合适的用地模式

在选择用地模式时,需要考虑铝土矿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采矿成本和效益、矿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等因素。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采矿活动的安全和环保。具体来说,选择用地模式应考虑地质条件,根据铝土矿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形态特征,选择合适的用地模式,确保采矿效率和安全。环境保护,在采矿活动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的用地模式。社会责任,应考虑采矿的社会影响和责任,选择能够保护当地社区利益和福利的用地模式。

二、露天开采铝土矿用地模式评价

露天开采铝土矿是一种常见的矿业开采方式,通过对不同用地模式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确定合理的用地模式,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了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进行评价,从优点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所选用地模式的优点

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相对于其他矿业开采方式,其开采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铝土矿采取露天开采方式将会使采矿周期变短,相对于地下矿井,露天开采周期更加清晰,便于规划,更容易掌握市场需求,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铝土矿采取露天开采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对于地下采矿,露天开采铝土矿减少了对地下水和大气污染,降低了对地面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所选用地模式的不足之处

露天开采铝土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尤其在矿区开采过程中,需要填海造地、平整地面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较大。露天开采铝土矿会对地面造成一定的破坏,开采完成后矿区表面常见裸露的岩石和土壤,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露天开采铝土矿还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人工成本较高,且工作环境恶劣,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三、铝土矿露天开采用地模式优化研究

(一)优化设计的原则

结合地质、水文、地貌以及气象等多种因素,科学规划开采的范围和深度,避免占用无关土地和资源。选取地质条件适宜、生态环境少受影响、土地利用功能不高等因素较好的地点进行开采。在保证矿产资源开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用地,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矿业开发中,必须优先去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废弃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优化设计的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矿区资源、环境、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优开采范围和深度。进行场地评估,考虑周边地区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及用地需求等因素,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证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土地资源保护。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先进露天开采技术,根据矿物质量和可采储量等因素,合理规划矿井布局和采掘方式,尽可能减少用地,防止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设备、节能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对矿区内部和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综合性、长效性的保护。在矿区废弃土地中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家禽等,要加强沙漠化治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矿区内外环境问题,保障矿区内外环境安全和卫生。

四、实例分析

(一)实际案例的选择和分析

本文选择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的一家铝土矿企业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该企业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家集矿山开采、选矿、加工、销售为一体大型企业。该企业具有独立铝土矿开采技术,且拥有先进生产设备及技术。此外,该企业还对矿产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建设生态矿山、安全生产工程等,采用的是露天开采的用地模式。通过对该企业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本文对该用地模式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该企业的采矿区位于江永县北部边境山区,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采矿区地理条件复杂,地势较陡峭,土质较为松散,采矿深度较大。在采矿过程中,该企业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岩石爆破、机械采矿等。在用地方面,该企业主要运用了“矿山-矿区-生态区”三区互动的思路,将不同的用地区域分为不同等级。具体而言,矿山区主要用于采矿、储矿、废料堆放等,矿区则主要用于选矿、浮选等,而生态区则主要用于生态保护、植被恢复等。同时,为了保障生态环境,该企业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例如,采用环保型爆破技术,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噪音和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专用的喷洒设备对采矿区域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其承载能力。

(二)实例分析的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该企业的实际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矿山开采是资源开发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在采矿过程中,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矿用地的划分和规划非常重要,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用地进行分级处理,可以达到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采矿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采矿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把环保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注重环保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树立起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

结论

本文主要对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现行用地政策的探讨和对铝土矿开采用地模式的分析,论文得出基于露天开采铝土矿的用地模式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条件、环保要求、社会稳定等,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用地规划方案,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四丽,景丽媛.露天开采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登封某铝土矿为例[J].矿产勘查,2022,13(Z1):332-337.

[2]冯播. 浅析露天开采铝土矿探采结合的方法及意义[C]//山西省金属学会.晋琼粤川鲁冀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二十一届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4:201-202.

[3]马孝忠,辛莉.关于铝土矿露天开采用地模式的探讨[J].采矿技术,2012,12(0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