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对策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对策的效果研究

方金仙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护理管理的对策。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2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的患者60例参与研究,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探究组,探究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分析:探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可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增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见护理安全管理增强的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荐。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安全护理管理对策

精神科具体包含的疾病类型较多,包括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以及恐惧症等,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自言自语、消极颓废、情绪控制不佳、行为怪异以及嗜睡等,患者在患病后易出现一些自伤或者伤人的行为,在实际临床中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威胁医护人员的安全,临床治护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这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心理与工作压力较大,在实际临床中护理流程不熟悉或者护理操作不当均易出现安全问题。本研究中选择在我院精神科的60例患者,研究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护理管理的对策,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2年6月,共60例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和选取标准:剔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剔除家属或者监护人不同意参加的患者;选取监护人对研究了解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选取临床确诊有精神方面疾病且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1]。信封抽取方式予以随机分组,探究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值(38.26±4.57)岁;对照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值(37.89±4.62)岁,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院方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依据患者的病症类型进行护理计划制定,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向家属说明其病症状况,需要开展的护理与治疗内容,按照院内的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护理,予以患者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良好去除精神疾病的诱病因素,尽快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2]

探究组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强护理安全管理,内容有:(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护理责任人需将患者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患者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明确,同时了解院内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良好完善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明确临床护理流程以及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医护人员在临床中能够快速反应,正确面对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2)护理安全管理办法: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将患者快速归类,进行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明确护理安全管理内容,注意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喜好,责任护士多与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尽快与其熟络,促使其放松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良好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在危急时刻既能够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也能有效保护自己,必要时采用强制措施;(3)护理安全质控:科室责任人需组成质控小组,小组成员需要不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检查,同时了解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状况,具体存在的问题,科室内定期开研讨会,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安全管理办法和护理流程等进行研讨与分析,及时完善相应的内容,确保患者与护理人员都能够得到安全护理管理[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有:暴力行为、安全方面、药物使用、设备管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行X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探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对比

组别

暴力行为

安全方面

药物使用

设备管理

发生率(%)

探究组(n=30)

1

1

0

1

3(10.00%)

对照组(n=30)

3

4

1

3

11(36.67%)

X2

-

-

-

-

5.962

P

-

-

-

-

0.014

3 讨论

不安全因素分析:基础护理方面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为护理记录不完整或者书写不规范、护理流程掌握不熟练;患者方面会因精神疾病而出现攻击他人或者自残的状况,在实际临床中会出现不配合治疗,抗拒治疗、多吃药物或者藏药的状况,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未经允许离院的状况。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中要良好进行病症治疗首先需要保障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因此安全护理管理是必要内容[4]

本次研究结果为:精神科疾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原因为:安全护理管理中能够针对精神科疾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制度以及流程完善,且不定期进行研讨会开展,明确护理安全问题,对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研究,使实际临床中精神科患者能够得到良好护理与安全管理,也能更好保障临床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自我安全保护

[5]。可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后增强护理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全文:精神科护理中针对不安全因素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减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整体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应该广泛推荐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芳,周永静,金海英.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在零陪护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22,21(04):77-79.

[2]孙莉华.精细化护理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2):118-119.

[3]陈慧月,丛伟东,占家铣,等.“5S”管理模式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8):167-168.

[4]王成芳.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44-146.

[5]王丽.精神科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