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陈浩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仅资源缺乏,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存在着许多漏洞,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流域水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就是指具有结构层次和复合功能的水环境系统。自古以来,流域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基础,而在当今社会,流域水环境更是成为当前整体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流域空间范围内水质,就必须要做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在进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1] 。要解决好这一突出矛盾,就必须要深入剖析我国流域水环境的管理现状,明确流域水环境的区划以及流域水环境的控制方法和管理体制,从现状入手探讨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举措,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提高流域水环境保护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 现阶段我国流域水管理工作滞后的原因

1.1 未健全管理机制与管理机构

我国当前由中央统一拟定流域水管理制度中存现一定问题;比如: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有关的部门较多,如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与维护;水电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对水能与水量监督;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区域水道的排水状况。每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利看似虽然密不可分,但实际上部门间互相干涉并不多,致使各不同部门拟定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均从各自利益实行,对自身管辖的流域水给予管理与规划。因此,不仅不能使流域水环境与资源的有效性达到高度化,且在发生事故时,各部门可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状况。

1.2 流域水管理工作缺少预判环节

在执行流域水管理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要注重后期的污染治理环节,还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污染情况,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发展态势进行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工作人员只有充分注意前期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对即将发生的问题加以判断,及时遏制水污染问题的发展。工作人员在制定管理方案的时候也能够给予多方面的考究。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流域水管理工作程序,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当地的所有水域流经情况加以考察,并对每条流域的周边环境以及存在生物类型加以考究,这样才能够在执行治理工作的同时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的健康运行。

1.3 法律体系未完善

我国相关的水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规法律虽较多,但其实并未针对性对流域水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定政策法规,并且缺少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致使流域水环境与资源管理较落后。此外,目前流域水环境管理依靠为行政手段,造成管理手段较单一化;流域水环境的防污治理及总量控制,不仅需政府大力支持外,还需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支持。依据市场经济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制定一套全方位的地取、排、供、治的流域水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才可防止水污染情况发生。

1.4 公众缺乏足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在社会当中,依旧有很多的人并不能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够为了保护水资源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很多情况下流域水的管理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并不能够在污染事件发生的前期得以遏制。虽然有一部分民众已经充分意识到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但仍然有一大部分民众并没有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流域水管理工作的推进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加以支持,更加需要百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此项问题。百姓在此次问题中既是污染治理工作的参与者,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者。只有充分发挥百姓的力量,流域水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2 完善我国流域水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2.1 构建全民保护水环境的新格局

要深入开展流域水环境管理,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效能,除了要从制度、法律体系、技术方法等层面入手之外,还要注重构建全民保护水环境的新格局。当前一个时期,针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我们大力强调共抓大保护。流域水环境管理也不例外,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能够进一步凸显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社会性,让流域居民能够参与到水环境管理、监督和规划中来,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新局面。当前,我们要大力推行五级河长制、湖长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水环境的管理、维护与运营中来,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水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 创新流域水环境管理手段

在开展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流域水环境管理手段。首先,流域水环境管理要始终坚持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为基本的方法原则,不仅要关注流域水质的化学污染,同时要关注流域整体水环境生态情况,包括水生生物以及栖息地环境的变化。采取综合评价的水环境管理方法,建立涵盖地理指标、生物指标以及宜居指标等在内的综合水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从而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次,在进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和监测效率。要利用卫星遥感以及先进的传感技术实现对流域水环境信息数据的全面动态化采集,搭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流域水环境的动态评价,根据流域水环境评价的结果优化和调整水环境治理方案。通过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能够通过数据共享

和模型分析做到提前预警,从而更好地保护流域整体的生态系统。

2.3 健全和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

我国在进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明确指出了进行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要按照流域来进行统一的规划。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具体地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使得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上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部门差异性。因此要切实提升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综合水平,就要加快健全和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 [6] 。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必须要结合不同流域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台综合系统的法律法规。首先就包括流域管理机构的组织法,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职责和管理权限,使得流域管理机构在开展流域水环境管理时有法可依。其次是根据流域水环境的自然资源状况,出台专项的水法以及流域管理条例,对用水总量限额、水质标准、排污许可标准以及管理处罚办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并不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就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流域水环境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统一标准,按照科学进行分类和管理,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切合实际解决我国水环境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盛亮,曹博,杨帆.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3):38.

[2] 叶兴平,张玉超.TMDL计划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8(33):13- 16.

[3] 孟伟,苏一兵,郑丙辉.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

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2(4:242-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