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何国相

422802198507253959

摘要:随着交通业的发展,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逐渐扩大规模。为了更好地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我国加大了对道路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沥青混凝土道路具有耐磨、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坚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中。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优点,总结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要点,研究了提高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水平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高效出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中,受到地质条件与各种不确定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会使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路面施工的成本与施工周期,不利于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开展,降低了市政道路的实际使用年限。现阶段,我国在市政道路工程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路面施工质量。然而,受到部分技术因素影响,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施工过程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居民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降雨、降雪天气时,路面抗滑性能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得不到保障等。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采用统一施工的方式,既能提高道路路面的耐磨性,同时也能提高路面的抗压性,且后续养护管理工作简单,为路面结构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

1沥青混凝土道路的组成结构

沥青混凝土道路是一种以沥青混凝土为基层和面层的道路结构。其基础层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也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灰和其他掺合料,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而面层则是以沥青混合料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量的骨料、填料、沥青和其他掺合料制成。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是一种类似于胶水的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性。骨料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强度组成部分,其种类和大小会直接影响道路的强度和耐久性。填料则是填补骨料间的空隙,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掺合料可以起到调节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作用,例如增加强度、耐久性、抗老化等。

沥青混凝土道路的组成结构是由基础层、面层、中央隔离带、边石、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层是支撑道路承载的主要部分,其质量和强度直接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面层则是道路表面直接接触车辆和行人的部分,其平整度和耐磨性是保证道路行车平稳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中央隔离带则是分隔道路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增强道路安全性的部分。边石则是设置在道路两侧,用于保护路肩和引导车辆行驶。排水系统则是用于排除道路积水和雨水,防止对道路造成损害。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通过以往的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来看,其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及其配比控制不当,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足,从而引发市政道路麻面、裂缝等一系列病害,对其施工和后续应用质量产生不利影响;②混凝土振捣过度或振捣不足,这样的情况将很容易导致市政道路平整度欠佳,对其后续应用效果乃至于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③接缝处理不当,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质量不佳,从而对其应用质量与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基于此,在对市政道路工程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注重其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此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3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科学选择沥青混凝土材料

(1)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夏季温度较高、暴雨频降,所以道路需要选用黏结度高、抗压性强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较低、风力较大,所以道路需要选用黏结度低、耐磨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道路需要选用温度敏感度低的沥青混凝土材料。

(2)要想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及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单位需要科学控制混凝土的配比。首先,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安全生产规范进行配比实验。其次,施工单位需要进行摊铺试验。在摊铺试验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及时观察沥青混凝土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开裂等异常情况,就需要重新配制沥青混凝土材料,直到找到合适的配比为止。

3.2沥青混凝土铺设技术

沥青混凝土道路的铺设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铺设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在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铺设厚度、坡度和平整度,保证路面质量。铺设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关键技术包括基础处理、铺面清洁、拌和料运输、料铺设、料压实和铺面修整等方面。首先,在铺设前需要对道路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清除杂物、填补坑洼等。其次,需要将铺面清洁干净,以保证铺设的质量。在拌和料运输方面,需要控制拌和料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料铺设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铺设厚度和坡度,同时确保铺面平整。在料压实时,应适当调整压实方式和压实强度,避免出现料面裂缝和气泡。最后,在铺面修整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进行修整,使道路表面平整光滑。沥青混凝土道路的铺设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必须严格掌握和实施,才能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3.3混凝土压实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摊铺和振捣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整个混凝土铺筑层进行全面振动压实处理,并通过平板机械做好其上层表面的整平工作。在施工中,混凝土铺筑表面需要通过摊铺机进行处理,处理中摊铺机需要在铺筑层上行驶2~3遍,使其面层浅部附着的气泡和泥浆充分溢出。之后再通过振动板对饰面做好提浆处理,其提浆厚度需要控制在3~5mm。在对混凝土面层进行整平处理时,对于存在的余料,一定要及时将其清除,清除之后需对余料位置再一次进行整平处理。对于摊铺振捣过程中出现的缺料位置,应及时通过相同的混凝土材料做好填充处理,最后再做好整平工作。

3.4接缝施工

(1)横向接缝施工。施工人员需要在横向缝内涂刷黏合油或用喷灯将沥青混凝土烘烤至熔融状态;在铺路车的熨平板下放置厚度为松铺厚度减去压实厚度的木板;沿垂直车道方向稳定进行横向接缝施工。在横向接缝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二次碾压,以确保横向接缝的平整度符合要求。

(2)纵向接缝施工。横向接缝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纵向接缝施工。在纵向接缝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用切割机等设备及时切除不平整、厚度不符合要求且已经凝固的沥青混凝土。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严格控制缝隙的宽度和路面的垂直度。在清理杂物完成后,施工人员宜选用黏结度较高的沥青填充接缝。

结语

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前的基础处理、设备和材料准备、施工方案制定等工作都对施工后的质量和维护保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拌和、铺设和压实技术是关键环节,需要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和监测手段。而在施工后,管理和监测、补漏和养护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则决定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因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市政道路施工标准和质量监管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维护保养意识,同时加强科研力度,推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城市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庄海娟.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2):45-47.

[2]张晓涛.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3(9):13-15.

[3]李勇.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