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优化研究

 崔文婷

内蒙古蒙荣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邮编:010000

摘要

审计质量关系着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定量评估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完善内部审计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而保障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本文以 F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以该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作为切入点,对该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F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银行;质量优化

1.引言

审计质量关系着审计成果应用的效果,关系着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整个审计系统流程的优劣程度,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然而,缺乏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落后于不断更新的内外部审计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够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提升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将深入探讨分析 F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指出 F银行现有内部审计质量的缺陷和不足,进而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的目标。

2.F银行基本情况和内部审计现状

2.1F银行基本情况

F银行成立于 1951 年,是一家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在全国拥有 2万多家分支机构。2009 年,F银行实行了股份制改革。股改后,F银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对现今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F银行始终坚持风险管理为本,把风险管控放在突出位置,筑起安全发展的堤坝。根据“横到边、纵到底”的原则,F银行建立起了“矩阵式”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前台业务部门、中后台风控部门以及内审部门共同构成“三道防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2.2F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与机制

(1)程序规范程度评价

对内部审计程序规范程度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于设立审计项目的评价,二是关于制定审计方案的评价,三是关于抽取审计样本、运用非现场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资料的形成程序及报告的评价。

(2)底稿质量评价

质量的评价主要从底稿要素、文字表述、问题定性、依据引用、附件齐全等 5个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组通过抽查审计分局年度审计项目工作底稿30-50 份,对每一份底稿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计算符合标准的底稿占抽查的底稿数量的比率进行打分。

(3)报告质量评价

由审计局有关处室审核报告材料的质量并出具质量档次的意见(分为“A”、“B”、“C”三档)并将审核意见提供给审计分局管理处。其中,同时满足文本规范、内容完整、文字简洁、结论客观公正的报告被划分为“A”档;总体上符合各项标准的要求,存在缺陷较少的报告被划分为“B”档;存在缺陷较多,对报告质量影响较大的报告被划分为“C”档。

3.F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存在问题

3.1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容不够全面

F银行开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侧重于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估。审计项目质量评估主要是针对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督导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指标相对单一,且无法系统全面的反映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个方面,原有的评估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制定符合F银行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指标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3.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F银行审计人员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但仍存在内部审计的队伍建设与审计转型发展带来的新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能力与审计新要求还有差距。审计过程中反映出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审计变化的认知、政策跟踪审计能力、新业务的审计技能、非现场审计工具的运用还存在不足。二是审计力量弱,但审计任务重,两者不匹配。

3.3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在全行大力推进非现场监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占比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熟练掌握审计工作平台使用方法的人员较少,由于人力匮乏,无法培养形成一个团队,业务覆盖面不广,无法形成思路的互相补充与启发;二是审计工作平台的容量较小,如出现较多审计人员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的情况,经常会出现系统报错,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又影响了非现场监测的效率;三是目前非现场监测主要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平台,对一些其他系统的利用还太少。如果能够实现审计系统与非审计系统之间的融合贯通、相互利用,将会大大提升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4.F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改进建议

4.1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F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审计机构和审计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价,确保本行内部审计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且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审计程序的规范化,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对审计反映出的内部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升审计部门履职能力。参照本文关于建立F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按照审计人力资源、审计运行机制、审计材料、审计方法、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审计环境六个方面来对F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和实施的过程开展全方位的评估。

4.2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

一是增强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围绕审计项目大数据分析工作规范要求,学习大数据审计分析,金融科技在审计中的运用,提高审计信息化技术运用层次,从人才培育入手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二是增强宏观分析能力。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审计视野,多发现组织保障、业务流程类问题,切实化解隐形风险,提高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加强内部审计专项业务的培训力度和层次,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按照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数据处理特长,组建专题数据分析师团队,实现重要审计项目与具有特长的数据分析师团队的优化配置。

4.3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一是完善审计计划源头管理,统筹安排检查力量。在制定审计计划之前,首先应统筹安排和分配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二是引入科学的导向管理。从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开始,根据风险状况决定审计人员、审计时间和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资源;贯彻流程导向原则,最大化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实现内部审计效能的全面提升。三是动态调整审计业务领域。定期对开展审计的业务领域进行拓展,每年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综合考虑,近一年的业务风险动态和监管要点,确定专项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通过深入挖掘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揭示已经暴露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既能符合监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又能化被动为主动,降低监管成本,全面反映整体风险水平。

结论

近年来,内部审计质量改进对于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国内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时选择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评估内容不够全面,因此通过质量评估起到的激励作用效果有限。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法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深化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内部审计质量。本文针对F银行存在的问题从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陶俊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5):53-55.

[2]尚凡莹.新时代下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分析[J].财会学习,2020(36):139-140.

[3]李红艳,张淑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