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分析

吴 锦

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企业,中国·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它们通过国内外企业的大规模并购活动进入其他行业或其他市场。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营领域及地区的不断增加,导致集团管控能力下降、管理成本上升等[1]。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大型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不得不开始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汽车制造巨头福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率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2]。实践证明,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提高集团的管控能力,降低财务管理成本。

关键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分析

引言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多元化集团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工作集中,并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活动的创新。企业可以将集团内部流程重新分类和评估,分离出一些日常、重复性、可标准化操作的一些的活动,将其统一到集团内部的专门机构即共享中心,来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处理,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并成为财务转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多元化集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如何优化,很多集团企业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集团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权衡实施的成本和风险,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共享运营模式。

H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属于黄冈市国资委独资企业。集团公司分为建设开发、产业投资、城市运营、金融服务、民生保障、生活服务等7个板块,共计78家子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提升整个集团的整合力,2020年4月在集团总部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子公司的财务预算、结算、核算分析等财务服务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至今既有成效,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既有成果,以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困境为例提出优化方案,为其他出现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其发展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必要且可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集团的运营成本[1]。由于企业集团规模较大,需要构建具备层次性的财务部门,这便导致部分层次的财务部门之间的部门工作内容出现重复的情况,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日常经营开销,同时也降低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2]。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可以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部门进行有效整合与统一,对财务人员、财务岗位以及财务职责进行有效优化,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等方式对集团、子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等财务权限进行统一调度,对类型一致、工作内容相同的财务岗位进行合并,实现通过对人员进行精简达到降低财务人员成本的效果。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能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提高对集团与子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的掌控力度,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子公司财务情况与业务情况抓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为集团实时反馈各个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为集团决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集团的统一化管理。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可以对内部运营状态进行全方位监管,对子公司或相关分支部门的重大动向进行实时关注,可以及时防控各子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业务风险。

第三,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可行的。因为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已经越来越成熟。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来实现财务数据的整合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并且使得企业集团在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更加灵活和敏捷。因此,建设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必要和可行的,可以帮助企业集团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优化

2.1细化业务数据

提升业务数据报送质量在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待提高。财务和业务系统相对独立,且各个业务板块的业务模式差异较大,业务部门的数据加工好后传递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造成核算的口径和方式无法统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业务的监控只是事后监控,对业务数据的了解仅仅是通过用友系统中的总体报账数据,没有发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细化数据的加工分析作用。同时H集团业务种类众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实具有大数据库的优势。需要大数据使提供决策支持的财务共享服务成为可能,即随着数据技术从关系型数据库到数据仓库,到联系分析,到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才能让数据得到有效的运营和分析。

2.2强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关联性

数据先于单据传输,提升数据的时效性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支付模式为先稽核组稽核附件,然后出纳组付款,最后流转至核算组,然后由核算组制证。这种支付方式的好处是按照财务运转方式:审核—付款—制证来操作,有利于会计凭证的归集和分类,但是不利之处在于,对生成会计信息至关重要的岗位—核算岗,往往是在付款之后才得到业务处理信息,无法对业务实现事前的成本控制。核算岗往往比稽核岗更加熟悉公司业务,但是核算岗位于财务流程的末端,在业务发起时没有参与到流程中来,导致业务和财务分离较为严重。对子公司而言的问题是,如何将会计信息穿插到业务活动中去,让这些数据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和提供财务数据支持,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

H集团公司若将业务和财务数据的传递过程流程再造,改变传递顺序,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解决方法为,数据先于单据传输,在数据和单据分开传输时,必须规定数据的用途,即先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传递的数据是为成本控制而非用于成本核算,只有经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稽核复核程序后,才能用于成本核算。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得到的数据在先,成本核算数据在后。

2.3增加月度资金计划

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合理的调配资金,并且分解到每周预算计划与资金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业务核算要素与资金计划对应的措施,实现由预算自动生成资金计划,提高了资金计划的准确性和兑现率。同时将核算组成本控制功能前置,只有业务经过正确的成本控制处理后,才能自动匹配资金计划,有计划的自动生成付款,进入资金支付审核环节,没有资金计划的进入往来款管理,待按审批流程增加预算外资金后,再进行付款。

将会计成本控制功能前置和添加资金计划的措施,可以将业务活动在付款之前包含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日常的流程业务中,避免了财务核算滞后的缺点。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资金计划的形式对业务活动进行约束,在将资金月度计划分解到每周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相互协调沟通,对业务申请的资金计划逐一核实,无形当中也事先掌握了业务的动向,对资金的管控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结 语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并且寻求更长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有其自身优势,不仅能够提升企业集团的掌控力、降低企业集团的运营成本,还有利于企业集团竞争力的提高。当前,部分企业集团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但在运营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本文通过对当前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情况进行调研,深度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希望能够推动企业集团获得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卓仪.基于财务共享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1(28):30-32.

[2]马佳晖.基于财务共享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分析[J].财会学习,2021(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