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张倩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还尚不明确,但是因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进行截肢的患者达到百分之四十,发生死亡率的患者有百分之二十五。大部分的患者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所致,发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因为这类病症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此应该给予科学诊疗,此次就针对围术期护理干预做详细分析。方法: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所造成的影响极大,本次为研究该类病症,设定病例44例,根据电脑软件分成量组别,一组为常规护理,将其选为对照组患者,其他患者为综合护理干预,确定为观察组,该组对患者入院、术中至术后实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有无出现复发,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本次针对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大部分的患者治疗为有效状态,有效率94.45%,对照组无效病例偏多,有效率72.72%;对患者干预后进行1年随访服务,调查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病例偏多;对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得到显著的缓解(P<0.05)。结论:本次针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围术期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就医。

关键词:综合护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术;围术期;效果

前言

下肢动脉栓塞的发生通常为急性发作,置管溶栓术是治疗这类病症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临床上的主要介入治疗方式。为了提升临床治疗结局,通常在给患者实行置管溶栓术期间会配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升治疗可靠性,更能保证预后效果。此次针对观察主体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针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问题做全面调查,以此从科室接收的病例中进行筛选,确定符合的观察对象为44例,纳入开始及终止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根据电脑软件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观察组,前一组数据资料表明以男性病例为主,有18例,其他为女性病例,患者年龄均超过30岁,后一组男性病例及女性病例均为11例,患者年龄均小于77岁,对此次研究主体相关资料,疾病严重程度、家族病史、合并症状等资料调查,无比较性(P>0.05)。纳入标准: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意识清醒者;对此次研究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在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干预,药学指导等。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护理,详情如下文。

⑴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在给患者实行手术前,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患者的心情方面,给患者进行安抚、语言激励等,对于患者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加强干预,通过有效沟通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②患肢护理。应对患者两侧肢体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等内容进行整体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确定患者患肢缺血情况,使用棉被将患肢遮盖,做好保护护理,不可受寒,也不能热敷处理,防止患者肢体缺血情况严重恶化。

③术前准备。应该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事项,确定患者发生病因,排除手术禁忌证,缩短患肢缺血时间,还应该帮助患者完成碘、药物过敏试验,皮肤消毒、消毒等术前准备工作。

⑵术中护理。给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患者积极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但有异常状况需及时反馈医生并及时干预。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剂量做好全面记录,观察患者患肢皮温、颜色、动脉等情况,并建立静脉通路,更利于术中顺利用药

⑶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很多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偏大,术后应给其进行48小时心电监护,关注其血压、呼吸、心理等动态情况,并做好详细统计,如果患者血压异常,需以医嘱要求实行临床干预。②管路护理。应对导管和鞘加强固定干预,杜绝脉鞘管发生脱落或弯折的情况,注药前需要对导管和鞘头端进行有效消毒,抽吸看到回血,并不存在血凝块才可推注溶栓药物,还需要通过肝素钠封管处理,确保导管可正常运行,无堵塞等情况。③穿刺处护理。手术时给患者运用了肝素抗凝,术后切口会发生渗血、渗液等情况,应使用盐袋进行加压处理,还要关注敷料渗出状况,及时替换新的敷料。④预防感染、血栓形成。术后应该以医生要求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干预,时间3至5天,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由于取栓导管、球囊反复拖拽会造成血管内膜有损伤,应该给患者使用低分子钙抗凝干预,防止下肢血栓形成。⑤疼痛护理。患者出现下肢动脉栓塞,主要伴有缺血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夜间症状更为强烈。护理工作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给予镇痛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状,杜绝由于疼痛症状促使治疗工作不能顺利推进。⑥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可出院,在出院时应根据医生要求,告知患者持续抗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应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按时到院复诊,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患者做好保暖干预,加强运动训练等。

1.3 疗效观察

⑴临床效果: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调查,患者干预后身体症状痊愈,临床查体下肢血流正常,血管壁为光滑状态,为治愈;治疗后症状逐渐恢复,临床检查有一些血栓,为好转;治疗后症状持续恶化,为失败;对患者有无复发情况进行调查。⑵疼痛评估:通过数字评价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作出评估,最高分为10分,其中1分表示无疼痛症状,1至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睡眠正常。4至6分中度疼痛,7至8分属于重度疼痛,患者睡眠受到影响,睡觉状态下痛醒,10分为剧痛,与患者沟通时询问疼痛状况,给予详细标记,或指导患者自行选择能够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⑶对此次两小组复发病例运用医院自制表格进行了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给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产生大量的指标数据,此次以现有的统计软件包SPSS19.0和数据表对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做分析处理,对组间各项资料进行比较,检验为t方式,有比较性(P<0.05)。

2 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动脉栓塞会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神经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为保证患者早日恢复,本次给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并于围术期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干预后大部分为优;对照组出现失败病例例数偏多(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x ±s)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失败

观察组

22

15

5

1

对照组

22

9

7

6

t

8.4959

8.9844

4.2471

p

<0.05

<0.05

<0.05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析

   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后随访服务,时间为1年,查体患者复发情况,观察组出现复发几率极小(P<0.05),如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析x ±s)

组别

例数

复发

复发率

观察组

22

1

4.55%

对照组

22

5

22.73%

t

--

--

p

<0.05

<0.05

2.3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分析

    观察了此次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显示对照组疼痛程度中度及以上病例居多,相对来讲,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更佳(P<0.05),如表3。

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疼痛状况分析x ±s)

组别

例数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剧烈疼痛

观察组

22

10

6

3

2

1

对照组

22

5

2

5

6

4

t

--

--

--

--

--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大部分的患者由于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会导致其肢体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病情比较严重,患者非常担心,过度焦虑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主要为介入治疗,本次主要给患者实行置管溶栓术干预,为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给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给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这类护理方式主要从患者术后前至术后均给实行系统性护理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病情恢复程度,如果途中发生异常能够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治疗干预,杜绝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早日恢复,所以,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治疗,选择综合护理方式更佳。

参考文献:

[1]李光新, 张曙光,于振海, 等.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体会[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1(6):391.

[2]孙岩,张十一,刘洋,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 40(5):54.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20: 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