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黄祎颖

泉州市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以基层疾控中心感染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管理方式分别是常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比诊断结果,详细统计所有差错标本,分析误差原因。结果对于准确性、可靠性,研究组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80例微生物检验中,诊断失误共计8例,检验结果有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留取方式和时间、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仪器、检验人员等。其中人为因素为4例(50.00%),样本因素为2例(25.00%),操作因素为2例(25.00%)。研究组工作人员管理后考核成绩评分、理论成绩评分、操作实践能力评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实施质量控制策略,改善管理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基层疾控中心

检验科为常见科室,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桥梁,包括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等,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微生物检查在诊断传染病中是一种准确且有效的方法,提供了诊断与治疗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基础医学研究[1]。当前,微生物检验出现许多问题,检验质量受到影响,如操作不当等,对微生物检测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不合格率升高。微生物检验中,应当明确常见误差,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管理。本文将以近年来80例试验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感染疾病患者样本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参照组,男、女21例、19例;年龄41.97±6.12(21-58)岁。研究组,男、女各20例、20例;年龄41.78±6.45(23-57)岁。比较参照组、研究组患者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检验管理:严格依照科室相关规定实施微生物检验。

给予研究组患者质量控制管理:(1)准备好检验设备。(2)做好样本管理,微生物检验对于检验前后操作要求很高,需最标本检查环境严格检查,规范标本的送检程序,并严格控制标本质量。(3)在检验过程管理,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每次配制时,要注意其生产日期是否在保质期内,查看其开瓶日期及瓶口密封性,保证其未变质,并且未吸潮。培养基配制时,称量要准确,包括盐水的分装要准确。一定要保证现配制现灭菌,未灭菌的配好培养基不能长时间放置,更不可隔夜。灭菌时要保证恒温、恒压,同时要保证有效的灭菌时间。灭菌过的培养基要冰箱保存,可保存一周,一般不超过 3 天。而且要遵循“先入先出”原则,先配制的要先使用。微生物检验室内温度调整是22-26℃,保持恒温,将灭菌工作做好,采用适宜的照明光度。使用染色镜区分微生物种类,使用合适试剂进行检验,设备干净,采用分离、筛选等多种程度,检验与鉴定微生物,使用染色、氧化酶等生化检验微生物。避免有害病原体在机体中侵入,进而影响生物安全。标本采集完成以后,应当及时运用仪器进行检验,原装配套试剂应当优先选择。(4)加强检验人员培养,做好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补充微生物检验知识,并确保工作人员明确检验重要性。检验责任需落实,做好检验细节工作,送检程序需书写规范,检验应当规范,及时分析检验结果,为医师提供需要材料。做产品微生物检测时,倾倒培养基温度在 45℃左右,不可过烫,避免将菌烫死;也不可过凉,化好的培养基又结块凝固,不便于观察结果。尽量集中做样,避免频繁打开同一瓶培养基瓶塞,增大培养基的污染几率,出现误差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诊断可靠性与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对比分析,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分析

研究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所示。

表1: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分析(n/%)

分组

例数

准确性

可靠性

研究组

40

40(100%)

40(100%)

参照组

40

32(80.00%)

32(80.00%)

X2

/

5.9834

5.9834

P

/

0.0231

0.0231

2.2影响因素分析

80例微生物检验中,诊断失误共计8例,检验结果有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留取方式和时间、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仪器、检验人员等。其中人为因素为4例(50.00%),样本因素为2例(25.00%),操作因素为2例(25.00%)。

3讨论

抗菌药物滥用是引起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滥用抗菌药物还可导致病程延长,副作用增加,而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生理痛苦。因此,感染性疾病需重视诊断,明确病菌,以便实施针对性治疗[2]。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快速血清学检验,诊断快速,操作简单,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感染疾病的治疗中,通过检验病原微生物,可明确患者感染情况,以予以针对性治疗。然而,微生物诊断过程影响因素很多。本次研究中,诊断失误共计8例,检验结果有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留取方式和时间、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仪器、检验人员等。其中人为因素为4例(50.00%),样本因素为2例(25.00%),操作因素为2例(25.00%)。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标本的留取时间延长,将以出现污染等现象,影响诊断结果。另外, 微生物诊断受到器械、诊断人员等因素影响,器械若未规范使用、未校准,可出现诊断错误现象

[3]

当前,因病原菌而引起感染为人类生命安全主要威胁。随着抗菌药物不断研发,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病原菌耐药性出现与蔓延使得抗菌治疗效果逐渐降低[4]。因此应当重视微生物检验,提高标本达标率,准确应用抗生素,促进疾病的治疗。微生物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管理,在检验前校准仪器设备,做好试剂盒检验工作,规范开展样本采集工作,避免出现样本不合格现象;在检验过程中,加强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确保诊断准确性[5]。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结果还受到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应当与患者积极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全面配合检查,且患者应当听取检验人员的建议,对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存在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继而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6]。本研究中,对于准确性、可靠性,研究组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实施质量控制策略,规范各项操作。

参考文献:

[1] 潘新明.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2, 28(2):7-9.

[2] 张一磊.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体会[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10):4.

[3] 温静陈铁光.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23):126-129.

[4] 李士忠.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探索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21, 18(15):4.

[5] 李永刚.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2021.

[6] 张晓枫.探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的质量问题与建议[J].食品安全导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