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

祝国栋

370682199010110433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在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也是确保建设项目和施工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管理措施。项目预算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其对建设工程相关项目的成本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工程中,经济管理作为建筑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需要相关人员控制好成本,避免造成超出成本预算的问题,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与控制策略

引言

建设工程经济管理质量是否良好,关乎建筑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水平。同时还对工程进度与项目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涉及建设行业能否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仅仅单纯地控制施工质量,就无法符合新时期建设工程整体质量的要求。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将施工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控的意义

对于建设工程而言,其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的预算环节是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经济管理的内容分别是财务预算与成本,同时通过财务预算标准或规范,对建设工程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建设工程项目开展期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各流程进行合理的连接,其中包括技术管理、验收管理和施工管理等,保证每个施工流程的进度与质量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合理监督的目标。此外,建设经济管理可以对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整体把握与合理分配,梳理各管理环节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强化建设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实现建设企业资源的优化的同时,还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建设工程管理水平 。

2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问题

2.1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现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因此需要企业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由于管理者在工作时对信息资源分析不准确,对数据研究不严谨,缺少科学的方式方法,工程预算经常发生数据错误的问题,不利于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2.2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引起的造价增加

建设工程涉及的专业繁多,包含的内容较多,工艺较为复杂,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如果预算编制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不高,比如不熟悉项目套价、计价规范、工艺流程和某些子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了解材料与设备的最新信息价和拟建现场的实际情况等 。有时候建设单位在设计图纸还不够齐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就仓促开展招标活动,导致预算编制本身就存在先天的不足和漏洞。因预算编制人员能力的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预算成果出现项目特征描述混乱、工程量计算有误、漏项和用词表达模糊等现象 ,预算造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造价,使得预算与最终结算出入较大。另外套价的准确与否也很关键,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新设备或者新材料,如果预算人员没有认真进行市场调查或者询价,而将其当做普通材料进行套价,造价预算结果相差甚大。

2.3造价预算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工作通常需要具备专业性,这就对预算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际工作中预算人员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确定设计方案中的各项参数,如此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质量。但在现实情况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不足导致预算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进而工程造价预算整体性受到影响,导致预算工作质量欠缺,最终拖慢施工进度,严重甚至会出现返工情况。另外预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比较主观地考虑问题,进而导致工程造价预算方案和实际施工投入资金有所不同,使得预算方案缺乏科学性,预算人员也无法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建设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策略

3.1完善工程管理机制

就建设工程而言,企业若想有良好的成长前景,还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造价管理体制机制,才能做到对项目费用的合理管理。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进程中,唯有明确工作主体,使每个工程人员都能清楚自己职责,才能合理规范其自身活动,从而保证工程造价资金管理的最高效率。就实施过程而言,企业唯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以提高施工效率,方可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管理好施工中超预算问题。

3.2做好设计变更控制工作

工程建设中一旦发生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会大大增加工程预算成本的压力和负担,阻碍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控制工作。结合以往的工程建设案例,一些工程项目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了设计变更的情况,如某集团公司在编制预算或发布控制价前增设了图纸自审环节,组织各专业部门对图纸进行内部会审工作,提出各专业的自审记录,完善图纸细部设计,减少错漏碰缺,了解设计意图,尽最大可能在项目开标前或工程开工前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同时,在变更设计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和分析,积极对变更签证权限进行分级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尽可能减少因设计变更给建设单位带来的不良后果。

3.3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质量

根据现阶段建设工程编制造价预算的现状来看,在编制时预算人员有必要了解掌握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制定对应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结合各因素对预算编制产生的影响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应对,防止设计变更或者材料价格变动导致预算超出,进一步控制施工成本。预算人员要充分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目标以及投资要求,同时要到现场实地考察,由技术人员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建筑材料的数量、型号以及价格变动进行确定,确保能够更准确预测出材料价格,并编制造价预算。另外预算人员在施工分项目的设置时要根据施工流程来确定,防止计算错误。

3.4提高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素质和加强预算成果审查

预算编制人员应认真掌握现行的计价规范、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等,熟悉定额类目、取费标准和套价方法,了解各种标准图集和施工规范,了解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或者施工方法,熟悉各类主材和设备的信息价,及时了解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动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实地调查与踩勘现场,深入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使得预算编制质量有所保证。预算成果出来后,审核人员应严格采用三级审核制度对工程量清单、主材与设备价格和取费标准等项目进行全部审查,重点审查工程量较大或者造价较高的分项工程,运用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图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果相差较大则应重新核对工程量清单,找出差异的地方,防止预算成果出现多算或者少算现象,确保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超预算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也很难完全避免超过预算现象的产生。作为工程造价的管理者,要尽量减少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现象。或者说把逾额部分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在对建设项目的投入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苏家琪.避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路径解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2(08):43-45.

[2] 王海冲 .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以及控制策略探讨 [J]. 中国住宅设施,2022(02):111-113.

[3]陈琪.试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居舍,2021(2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