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熊娟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患者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下对抢救效率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某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中收入的急诊患者中选择80例,在分组活动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流程)和实验组(40例,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结果:(P<0.05)。结论:急诊患者在抢救环节,因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将整场抢救活动的用时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生命挽救意义重大,有在临床中大面积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急诊患者;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时间;生命健康

急诊科是重要的科室,急诊患者特殊性极为明显,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极快,如果不能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危险[1]。临床一般会提供紧急抢救的服务,在抢救期间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大致估测,随后给出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急诊科室患者的疾病种类众多且病情相对复杂,对医护人员工作能力有较高要求[2]。当前临床需要基于急诊科工作需要,以更科学的方式推进护理工作。本次研究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科室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方面的作用表现,以下为研究内容。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某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中收录的急诊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此外,对于研究对象的分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划分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21~73岁,平均(61.46±10.08)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h,平均(2.56±1.46)h。实验组男女比例23:17,年龄22~74岁,平均(60.86±10.0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h,平均(2.67±1.55)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研究活动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1)年龄分布在18—80岁;(2)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活动。

排除标准:(1)不愿意参与活动。

1.2方法

常规护理流程:急诊护理人员会在接到患者后将其送入急诊科,随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安排抢救次序,进行救治与护理。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1)在业务培训时应该给出相对明确的培训内容,同时调整培训事项,提高培训工作的合理性。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完成现场急救工作的能力,所以医院需要组织急诊培训活动,向护理人员传授专业知识,使其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医院根据急诊工作要求制定护理流程,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内容,使其具备可行性与有效性。培训活动应该将基层各项工作作为中心,编制护理内容,以保证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推进。急诊科常用的医疗器械与物品,应由急诊科护理人员提前进行筹备,并在正式治疗前进行清点,保证仪器设备和物品充足,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做好医疗器械的养护工作,避免在使用中出现问题。(2)基于急诊科急救工作稳定、有序开展需求,应该根据急诊科工作内容和科室工作特点,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规范医疗文书内容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规范,由此可以确定交接班工作内容。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患者情况告知家属,使其对患者病情有大致掌握。(3)医院开展的急救抢救工作,按照技术抢救流程进行。在院前完善急救护卫内容,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应快速出诊,保证出诊在接到急诊电话后的5分钟内出车。现场人员需要和医院内部人员保持实时沟通传输信息,由此医院内部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向现场护理人员提供建议。在相关措施下,顺利完成转送期间的抢救任务,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4)在患者送到医院后,立即使用检测仪器进行血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按照医生嘱咐。向患者使用镇痛、抗血管扩张等药物,为术前活动进行准备,在一切准备妥当后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环节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一组,对患者生命抢救的价值更高。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急诊抢救患者在护理环节的数据,通过软件SPSS23.0进行整理,同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急诊抢救时间

对照组急诊抢救时间(114.22±24.68)明显多于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74.27±16.25),双方急诊抢救时间的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2组急诊抢救时间(±S,min)

组别(n)

急诊抢救时间

对照组(n=40)

114.22±24.68

实验组(n=40)

74.27±16.25

t值

8.5506

P值

0.0000

3讨论

对于患者的急诊抢救活动,需要从患者生命挽救需求和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可行性较高的基准护理流程[3]。在抢救患者时,需要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评估,随后确定抢救所用的方法并给出护理方案,由此可以在接到患者后迅速开展抢救活动,提高抢救工作成功率。近些年,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增多,导致急诊科在抢救方面承担不小的压力

[4]。传统急诊抢救用时较多,已无法满足当下急诊护理要求,对患者生命抢救的成功率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下有必要立足实际情况,以有效、科学的急诊护理流程推进护理工作,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有效性。急诊护理流程主要通过急诊科抢救和护理等相关程序开展工作,改进过往急诊工作形式。考虑到患者实际需求,基于当前的环境状况,给出疾病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模式的规范性。向患者提供科学的急诊护理方案,在患者生命抢救中意义较大。通过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各项治疗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抢救时间较对照阻短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急诊患者,以急诊护理流程推进工作,在患者生命挽救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翟晓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改善及满意度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5):4.

[2]赵昕.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3.

[3]鄂英帅.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3.

[4]石美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