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实施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

王彩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    017000

【摘要】目的 一氧化碳系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多发生于冬季人们在室内燃烧取暖。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氧气竞争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患者组织缺氧,而引起一系列缺氧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措施  护理要点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冬季常见的急危重症,CO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CO浓度、接触时间及机体对缺氧的敏感性,也与患者中毒前的健康状况及中毒时的体力活动有关。CO吸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低氧血症。而组织缺氧,最终会引起脑水肿、中毒性脑病及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损伤,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尤以农村多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原则为早发现、早脱离、早吸氧,院前急救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快速实施最有效的急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本组158例患者均通过“120”救护车接诊,其中男58例,女100例,年龄5-73岁,中位年龄55.8岁;中毒时间:10min-2h,中位时间65.0min;中毒程度:重度21例,中度84例,轻度53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120”救护车接诊的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

2结果

4例患者由于中毒时间过长,到达现场时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154例患者住院综合治疗8d-2月,中位住院时间12.7d,其中死亡2例,出现迟发性脑病23例,余均痊愈出院。

3 急救处理要点

3.1接诊处理将患者放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诊室,松开衣服,避免衣服过紧造成血液循环及呼吸不畅。因中毒者多发生在冬季,也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引起感冒、肺炎。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CPR)[2]。

3.2纠正缺氧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使其自主呼吸。对于呼吸停止者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可自主呼吸为止。有条件者应早期(4小时内)给予吸氧,首选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可使血中HbCO很快形成HbCO2而消失,并增加血液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同时也注意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如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动过缓(60次/分)、全身极度衰竭等。

3.3防止脑水肿:CO中毒后通常于2~4小时可出现脑水肿,24~48小时达高峰,并可维持多日,应早期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20%甘露醇250mL应快速静点(30分钟内滴完),如果是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甘油果糖静点。

3.4改善脑组织代谢可早期应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3.5控制体温:高热抽搐时,应给予冰袋物理降温,降低头部温度,减少脑灌注,降低脑组织代谢;对于抽搐可给予镇静剂对症治疗。

4护理要点

4.1病人入院后应处于通风的环境,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给氧(大于8L/min)或面罩给氧(浓度为50%),抢救苏醒后应卧床休息,有条件者首选高压氧治疗[3]

4.2对躁动、抽搐者,应做好防护,加床挡防止坠伤,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形成。有留置导尿者在翻身时,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液返流及引流管受压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4.3昏迷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擦拭口唇,保持湿润,防止口腔溃疡。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阻塞物,备好吸引器及气管插管用物,随时吸出呕吐物及分泌物。备好生理盐水及吸痰管,每吸引一次,及时更换新吸痰管。昏迷时,眼不能闭合,应涂凡士林,并用纱布覆盖,保护角膜,以免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4.4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经系统表现及皮肤、肢体受压部位的损害情况,观察有无过敏等药物反应,注意药物之间有无配位禁忌。

4.5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液体的选择和滴速,建立静脉通路。可选用静脉套管针,防止液体外渗,以利各种抢救药及时起效。特殊药物如用微量泵输液,要使药物准确输入,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15~30分钟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措施。并依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均使昏迷患者恢复知觉至完全清醒、抢救成功,脱离危险、转危为安。未成功的25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入院时缺氧时间过长,中枢神经损伤过重,虽经积极有效的抢救,仍未能苏醒,需呼吸机及药物维持,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放弃抢救,另1例患者因家属发现较晚,送入我院时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4体会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作用,引起组织缺氧。脑和心肌对缺氧最敏感,容易引起脑水肿和急性心肌坏死;缺氧也会引起全身组织代谢紊乱和循环障碍,导致肾功能不全;缺氧使肺通气量减少,出现肺瘀血、肺水肿及肺部感染,严重缺氧可导致患者室息死亡。急性CO中毒越早进行院前急救,中毒症状缓解越快,并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通过对158例CO中毒患者的抢救,笔者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呼救时间是人为因素可以改变的,需要加强群众的急救意识,增强急救常识宣传,全民普及CO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一旦发生CO中毒,立即拨打“120”求救,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24h内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减少急性CO中毒6w和12个月以后的认知障碍后遗症,中、重度中毒患者,最好在4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这就要求出诊人员迅速判断急救的地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治,缩短“中毒一急救”的时间;CO中毒发病急,重度中毒患者由于机体迅速缺氧,表现为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心肌损害及各种心律失常,甚至昏迷、死亡,家属一时难以作出心理调整,表现为高度紧张,对患者的细微变化极度敏感,对病情极为恐惧。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反应敏锐,运用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因此,及早呼救、及时治疗、给予合理的氧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对迅速处理CO患者的中毒症状,减少并发症,防止多脏器损害以及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超,邵长周.抢救36例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3,25(4):35.

[2]黄志明,张昌瑞.洗澡房一氧化碳中毒20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3):227.

[3]林道庞,王苏.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6例疗效观察.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4):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