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小型闸站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试论大小型闸站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特点

刘欣

苏州市相城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水利工程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益性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防洪抗灾事业的发展。但是,考虑到绝大多数水利工程所处施工区域的实际条件较为复杂,面对复杂的地势地形以及周边的河流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更显得意义重大。本篇文章主要是以我国某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分析了水利工程大小型闸站的工程管理技术,希望能够为大小型闸站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小型闸站;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引言

我国某地区全区总面积达到1380.54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达到145.86平方千米,占全区域总面积超过10%,而山区面积达到706平方千米,占据全区域的总面积超过50%。这也让该地区被冠以“五山四地一分水”的名号。根据该区域特殊的具备条件以及地理分布特征,不难看出,该区域内部的水系条件极为发达,也是新建水利工程的重点区域。该区域与景东山地一线作为两端的分水岭,东西两部分别为两大不同的水系,近几十年来,考虑到该区域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号召下,区域内部的工业以及农业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区域内的常住人口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不仅如此,考虑到该区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沿海区域每年还要受到来自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侵袭,在水患较多的情况下,不利于区域内部人民的安居乐业。为了顺应该区域内部经济以及人民事业发展的形势,区域内部又在原本水利工程的基础条件下进行加固和维修,并又一次新建了一些功能更加齐全的闸站。而这些新建的闸站在多次的防洪抗涝战争中,也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其带来的社会效益逐渐凸显出来。为了确保这些闸站能够长期的发挥其自身的工程功能,并保障这些闸站工程的平稳运行,如何能够持续提升对于这些大小型闸站的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更显得意义重大。

1 引入新型管理技术,提升站管理水平

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大小型闸站所处的区位条件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不能过于教条和死板,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真正地从闸站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入并且利用新的管理材料、创新型管理工艺、新型管理科技成果以及新技术,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技术水平。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小型闸站的控制管理、后续的维护保养、加固工程等多个方面,更应当不断加强成绩。目前,考虑到该区域内部的水旱灾害暴发频率相对较高,因此,大小型闸站受病害的概率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这样的趋势和背景,技术管理人员更应当通过加大除险加固的能力和对于新型闸站的改造力度,加强对于闸站加固的科研技术研究力度,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工程单位之间密切的合作,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的工程材料,延长闸站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闸站的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例如,在水患灾害爆发较为严峻的区域,也为区域范围内的闸站防腐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长久以来,在水利工程中的闸站防腐问题中都会选择应用环氧厚浆涂料,但是这种涂料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也具有巨大的薄弱点。经过不断地改良,技术人员针对环氧厚浆涂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并且将这种新型的防护材料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类型的钢闸门、钢丝网水泥闸门以及其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障了这些结构的防腐性能。尤其是对于钢闸门的防腐工作,除了配合这种新型的防腐材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大面积地采用喷锌工艺,加强钢闸门的防腐性能。不仅如此,考虑到该区域处于特殊的沿海区域,在潮汐作用的影响下,更容易受到海洋潮汐所带来的腐蚀影响,为了解决阴极电流保护法在应用过程中受停电故障影响的问题,该区域还专门引入了太阳能电池以及风力发电系统,为阴极电流保护法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电力来源。除此之外,在受潮汐影响较大的区域中,还采用了智能化的微机测控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利用有效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于区域范围内水位、水流量以及开关闸门等多种功能的自动化检测,根据水位以及水流量判断闸门的开关控制,极大的提升了系统智能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实现了区域范围内水禽资源的高效采集和精确性传递,为中枢水系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1]

2 实现防汛防旱的信息共享发展目标

不同区域的大小性水闸是国内防洪抗涝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大的沿海区域来说,这些水利工程更成为了合理防洪抗旱、优化分配水资源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防洪抗旱期间,闸站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注重与区域水利厅以及防洪抗旱指挥部门之间密切的合作,保持及时且高效的通信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上级下达的指令和任务,并且能够将灾情第一时间传递到指挥中心。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能够让闸站持续提升防洪抗旱的工程管理质量,并保障不同闸站的数据传输效率和精确性,更成为了闸站在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这就需要闸站不仅要关注日常的数据监控监测工作,更应当在特殊的防洪抗旱关键时期,着重对于当地的水情、雨量、旱灾情况、气象情况以及水文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将收到的异常数据信息上交给上级部门,这也能够为指挥中心进行科学的防洪抗旱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实现数据信息上传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目标。不仅如此,在防洪抗旱的特殊时期,水闸站也应当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上级下发的指令,能够按照指挥中心的要求及时启动紧急预案,配合完成水闸站防洪抗旱的执行任务,并且能够在灾害之后,针对此次灾情控制情况进行科学化的评估,编写准确的灾情分析报告,为日后的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历史数据支撑。

3 注重对于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水闸站的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闸站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科学且高效地开展,管理人员也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素质,通过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发光发热。因此,在水闸站的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实现管理以及教育两手抓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注重水闸站在党组织以及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引入高素质的职工人才,针对现有的职工技术队伍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确保闸站的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工作特色按需分岗,保障水闸站管理团队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尤其是针对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水闸站管理人员来说,这些管理人员普遍年龄相对较大,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一些新技术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操作过程中能力偏低。针对这些问题,更需要通过加大对于水闸站在职人员的再培训力度,积极安排职工参加省级以及市级举办的岗位技术培训大赛,也需要通过日常的网络课程,不断提升职工的认知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在水闸站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及时对于老岗位团队补充新生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闸站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极为繁杂,但每一位管理人员所肩负的重担却不可忽视。因此,更应当通过注重对于闸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快引入防汛防旱的信息化系统、提升闸站科学管理水平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沈继凯.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居舍,2021(34):166-168.

[2]许汉平,杨国平,王诗兰.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加快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2(11)

[3]柴玉婷.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创新思路研究[J].新农业,2022(22)

[4]吴毅,谢飞,彭志伟.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