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

张嘉羽,郭晓艳

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市7441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药学服务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认知水平,干预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性质、用药方式、配伍禁忌、用药安全等各项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应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运用,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用药认知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关键词:临床药学;合理用药;作用分析

引言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的一种,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对预防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较理想。但是随着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上升,导致患者耐药性不断提高,对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临床逐步对患者实施临床药学服务,且已获得较好反馈。为深入探究其应用效果,本文将展开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年龄≥18岁。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现行其他治疗;哺乳或妊娠;精神状态不佳,难以配合。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71118)。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7.56±2.12)岁;病程2-10 d,平均(4.25±1.03);疾病类型:肺部感染18例,尿路感染12例,胃炎8例,心内膜炎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20-70岁,平均(47.24±2.18)岁;病程1-12 d,平均(5.25±1.16);疾病类型:肺部感染20例,尿路感染10例,胃炎7例,心内膜炎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②自愿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1.2药学干预方法

对照组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告知其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并请患者定期入院复诊。试验组在开展基础用药指导的同时行临床药学服务干预。①药师核对处方中疾病诊断是否适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应证,并核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给药剂量是否符合医院药房规定的最大剂量,对于临床疾病诊断不属于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应证的患者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用药力式、用药剂量错误处方,药师应对处方问题进行标记,并请医师调整并纠正用药处方。②药师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通过口头教育,嘱患者通过自行阅读药品说明书等方式,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其配伍禁忌,并嘱患者在头孢菌素类用药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入院就诊,以提升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安全性。此外,药师结合既往临床干预案例以及相关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相关报道,强调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对患者病情控制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处方不合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处方不合理情况,包括药物选择不当、药物用法不当、药物剂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重复用药。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过敏反应(如皮疹、哮喘、药物热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精神异常、昏迷、惊厥等)。③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随访4周,患者主动遵医嘱按时、按量、按频次用药;部分依从:随访4周,患者需在家属的督促下才能按时、按量、按频次用药;不依从:随访4周,患者未按时、按量、按频次用药,甚至擅自停药、拒绝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用药认知水平比较

观察组药物性质、用药方式、配伍禁忌、用药安全等各项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在进入人体后均能够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但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相比,前者的抗菌作用较广泛,且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稳定性较高,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灭菌的目的。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出现了较多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治疗后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使用该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干预,才能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

当前,医院药学工作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即由单一的药品保障供应转变为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项重点任务。本研究通过分组实验发现,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试验组)的处方不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接受常规服务的患者(对照组)。提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降低处方不合理率,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实施药学服务,加强对处方的审核、评估,可及时发现不合理处方。同时,开展药学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药师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可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避免错服、多服、漏服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可以提高患者对规范用药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应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运用,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用药认知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参考文献

[1]吴颖其,刘琳琳,秦淑莲,等.临床药学服务平台中用药建议模块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9):1894-1897.

[2]崔岩.19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65-68.

[3]栗啸阳,郭代红,刘思源,等.13458例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0,29(3):21-25.

[4]吴秀芝,袁芳.某医院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用药性评估[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9):1055-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