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丹

乐山市市中区肿瘤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名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肿瘤;围术期;优质护理;生命体征

脑肿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是目前治疗脑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脑肿瘤患者术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优化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50名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包括12男13女,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6.7)岁;对照组包括11男14女,年龄在3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疼痛管理:疼痛是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见的问题之一。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的疼痛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合理应用止痛药物,例如吗啡、芬太尼等。同时,护理人员还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实验组采用多种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例如应用温热疗法、按摩疗法、音乐疗法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药物负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神经系统功能保护:脑肿瘤手术过程中,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神经系统功能保护方案,包括保持头部姿势稳定、控制手术时间、避免颅内压升高、避免剧烈的头部运动等。在实施神经系统功能保护方案的同时,实验组还使用神经元保护剂等药物,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③精神状态调节:脑肿瘤手术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活动,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实验组还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陪伴患者聊天、放松音乐等方式,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④睡眠管理:围手术期的患者睡眠质量往往较差,睡眠不足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合理的睡眠管理,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白天过度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例如降噪、调节室温等。针对睡眠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实验组还采用药物治疗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⑤饮食管理:围手术期的患者往往因为手术前禁食等原因而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促进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根据患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饮食,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此外,实验组还通过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方案。⑥排泄管理:围手术期的患者往往因为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尿潴留、便秘等问题。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排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排泄管理方案。帮助患者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如定时排便、便后按摩等。针对尿潴留的患者,实验组还采用导尿等方式,及时排泄尿液。

1.3 评判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和精神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在观察期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好的保护;而对照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较大,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较差。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各项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

术后1天SBP(mmHg)

128.5±7.2

130.1±6.8

-2.42

0.018*

术后5天SBP(mmHg)

133.5±8.2

137.7±7.1

-5.08

0.000*

术后1天DBP(mmHg)

73.5±4.7

74.8±4.9

-2.03

0.045*

术后5天DBP(mmHg)

76.8±5.2

79.5±5.1

-4.72

0.000*

术后1天心率(次/分)

78.3±6.8

79.1±6.5

-1.15

0.256

术后5天心率(次/分)

82.3±6.9

85.6±6.6

-4.32

0.000*

术后1天疼痛评分

4.2±1.2

4.5±1.1

-1.75

0.084

术后5天疼痛评分

术后1天恶心评分

2.8±0.9

1.5±0.8

3.7±1.1

1.6±0.7

-5.32

-0.78

0.000*

0.439

术后5天恶心评分

1.1±0.5

1.4±0.7

-2.77

0.008*

其中,*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SBP和DBP、心率、疼痛评分、恶心评分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5天,实验组患者的SBP和DBP、心率、疼痛评分、恶心评分等指标仍然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2±2.5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3.0天,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06)。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1.5万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2.8万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具体来说,通过给予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镇静剂等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降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睡眠、饮食、排泄等方面的评估和护理也非常重要[1]。实验组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饮食、排泄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睡眠、饮食和排便体验。同时,实验组还给予运动康复、语言康复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好的保护。这表明,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在实际临床中,应该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为脑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完善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实验组采用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覆盖了围手术期的方方面面,而且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患者全面、科学、有效地应对手术后的各种问题,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平均医疗费用相差不大。因此,实验组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应该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脑肿瘤患者的围术期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作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慧萍, 赵国凤.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