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赵云龙

身份证号:511521199308010098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现阶段,降低了人力的投入,使各种先进设备的运用愈发频繁,解放农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运用可帮助农民解决抗旱抗涝、灌溉等相关问题,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非常关键,需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注重管理,才能为推动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分布范围较广,承担着艰巨的水资源管理任务。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漏水、跑水等问题,阻碍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我国各地要主动争取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转变重建轻管的管理理念,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1农田水利工程的理论概述

1.1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

农田水利工程是以促进农业生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包括排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农村事业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农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积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的储水工程、配水工程、处理工程,满足农村日常的用水需求。

1.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

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建成和运行,涉及主体较多,包括政府部门、基层水利服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管委会和当地老百姓等。想要提升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要在前期阶段进行优化设计,对项目资金、施工进度进行科学规划;在运营阶段,要明确产权和责任问题,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2.1重建轻管的思想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分布较广,整体建设成绩较为理想,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地主管单位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建轻管思想,没有基于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后期的维修改造,影响着项目的运行效果。一些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项目缺乏足够的配套养护资金,仅靠乡镇一级进行维护管理,难以保障实际效果。一些已经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尽管当地有关部门安排了专人进行养护,但是由于设备滞后,管护费用较少,难以全面应对设施维修和维护的客观需求,导致农田水利工程逐渐老化,丧失了创造价值的能力。

2.2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第一,农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以及频率较低。从建设实际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缺乏深入认识,且受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以及传统耕作经验影响,其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未能得到有效调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程建设价值,且后续运维管理工作困难性也大幅提升。第二,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工作受限较大。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运维工作在资金不足情况影响下,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管理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数量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领导层决策与工程运维管理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性。

2.3水利规划设计不够科学

很多地区在开展水利工程之前都缺乏详尽的实地考察工作这一环节,导致在设计水利工程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地形地貌问题,或是因此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另外,在现有的招投标模式中,一些工程被发包给了多个施工单位,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在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变更,通常需要逐级向上汇报,由专家组讨论研究,最后确定变更方案。如此一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必然会加长,其中细节也会有所改变,但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时间,会继续按照图纸施工。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优化

3.1加强工程建设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强化本项目建设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的展开力度,主要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现场安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法。其中,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期间,搭建起了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设定项目经理为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宏观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联合质检工程师,共同完成对项目总工程师以及项目副经理的工作管理,要求项目总工程师以及项目副经理完成项目建设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联合材料部门、安全部门以及工程部门,共同在项目总工程师以及项目副经理的指导下展开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要求项目建设中的所有工序达到合格率为100%的质量目标,力争将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优良工程。

3.2制定科学的管护模式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必须做好后期管护工作,我国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就是因为管护不及时而导致提前报废。基于此,市县两级的农田水利工程领导小组要分别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发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和指导作用,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之后,能够为当地农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各地要参考并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实施“财政保障+基层水利服务站+用水协会”的管控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小型农业水库管理服务站,与村级用水协会和水利专业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养护,通过“双管模式”能够简化程序,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3.3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

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以BIM技术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应用力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利用BIM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优势,依托于BIM技术构建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平台,并将基于工程实际参数的构建的BIM模型导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开展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方面进行监管,利用三维模型反映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另外,可建立基于移动终端的农田水利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手机进行管理,在移动端口实时查阅模型与资料,并能将现场拍摄的照片进行实时上传,与服务器终端及时进行交流。

3.4完善水利规划设计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设计单位应当综合分析各方面要素,考虑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实地考察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在进行方案设计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问题,尽量以最小的成本建设处符合当地农田发展规模的水利工程。要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发挥统筹监管、技术指导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内容明确、投资到位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其后续运营管理工作仍有一定困难。因此,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革新工程管理体系,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从责任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以及宣传等具体方面入手,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方面的优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可以促进其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江波,郎子雪,金子航,等.河北省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22,32(02):68-71.

[2]罗崇泽,魏生全.景泰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困难及创新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01):91-93.

[3]鲁福祥.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为例[J].乡村科技,2022,13(08):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