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税收共治新格局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如何构建税收共治新格局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

蔡晓明

国家税务总局勃利县税务局信息中心 154500

摘要:税收征管这一项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涉及到了制度执行、法规以及法律各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了税源管理、税款核定、税种分成以及纳税服务等等。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重大影响和不良的后果,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所以需要加强税收征管风险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采取合理及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控,降低税收征管风险系数,保障税收工作全面开展和落实,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征管质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金税四期;信息共享

数字经济背景下,需要用数字化思维认识税收征管现代化,结合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具体可细化为构建数据评估两类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流程再造,以满足数字经济需要,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一、构建数据评估两类体系

(一)构建数据源头的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支付宝、金税四期系统采集纳税人企业法人、办税人员设置情况,数据采集系统完整获取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采购产品情况、销售产品情况、库存情况、成本管控、价格、利润等动态信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加强企业经营的动静态监控。制定数据管理办法,建立完善数据需求管理、数据质量监控、征管效能监控、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标准管理等基础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改善数据质量,保证税收风险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构建数据应用的无缝对接体系。

着力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纳税人运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纳税事务办理,借助大数据管理、云计算以及5G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各类税务应用系统的衔接,完善税务应用系统与银行系统与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的衔接,加强电子底账系统、金税四期系统以及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中相关数据的比对,建立和发挥智能税务数据模型机器学习识别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涉税数据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根据数字经济技术的需求,制定人才梯队培养规划,按照专业需求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岗位,重点培养信息管理和综合规划两个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按照税收征管数据流方向、环节、重点,合理配置人员。

(三)按照税收征管数据采集的需求,对配置人员进行深度培训,不断加强税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此快速推动数字化税收征管工作。

三、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一)构建中国税收数据中心,对外与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数据库实现对接共享,接收、过滤、清分、归档、比对等涉税信息,形成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全方位覆盖;对内整合现有系统数据库,以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等多种方式为检索标志,实现对纳税人涉税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税收征管信息、审批处罚信息等的实时比对,实现对纳税人涉税的信息的自动处理、自动检验、自动标识、形成系统化处理模式,特别是对违规、违法纳税信息进行标识,让税务工作人员快速预判,快速处理。

(二)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对编码、处理、共享、交换和保密等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实现快速检索、快速处理,实现应用平台的速度化、规则化、效率化。

(三)组建配套电子数据库,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身份户籍、不动产、个人可支配财产信息库和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为数据的交换共享提供足够的原始数据资源。

(四)组建企业纳税人数据库,建立统一的纳税人信息、股东信息、关联方信息、会计信息、办税员信息等基础数据库,为数据的使用提供依据。

四、税务执法精确化流程再造。

(一)基础管理类执法流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实现对纳税人行为的发票开具监控、采购商品监控、库存监控、缴纳税费监控、社保缴费监控等全方位监控。提醒告知、定位送达等管理,实现从科学数确保执法向信息化执法转变。金税四期上线会使得税收更加公平,之前靠一些偷漏税行为取得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不及时整改,将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

(二)分析纳税评估流程。通过整合后的内外涉税数据,与金税四期系统有效对接,建立数据分析模式,描绘“纳税人全息图”,进而形成对纳税人的行为预判,提前做出应对方案,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以数制税。

(三)税务稽查流程再造。研究开发适合数字经济背景下稽查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应用软件,使应用数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

五、纳税服务精细化流程再造。

(一)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搭建数据共享查询系统。推动地方和行业社会化数据共享查询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依托大数据处理能力向社会公众及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社会数据查询检索服务,以满足社会各部门的查询获取需求。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并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每个市场主体全业务全流程全国范围内的“数据画像”。

(二)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纳税服务评价体系。通过后台数据算法,数据互通等方法,进行数据相互印证,从而成为税务稽核的突破口等,客观评价具体纳税服务措施的真实效果,使纳税服务项目更加实际,满足纳税人的需求。

六、税务监管精准化流程再造。

(一)把数字经济技术融合到“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中,从海量历史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监管指标模型和排序标准,将监管结果同纳税人特定违法行为进行动态关联,预判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风险疑点及等级。

(二)建立分类监管风险应对框架。从数据整理、指标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排序、任务推送、风险应对、反馈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对纳税人进行税收风险的数字痕迹跟踪管理,并根据不同等级采取服务提醒、纳税评估、涉税稽查等多类型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达到“征、管、查”在数据和业务层面的有机整合。如在电子发票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发票开具、生成、存档和流转全程盖“戳”,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单个主体无法伪造、销毁交易记录,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税收风险管理难题。

七、税收共治精诚化流程再造。

(一)建立税源控管共享机制。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区域综合治税和财源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夯实税收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税收大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二)建立联合惩戒管理机构。与金融、不动产管理、公安、财政等部门成立联合办公机构,利用征信系统平台,加强纳税失信信息交换,对纳税人的逃骗税行为,面向社会定期公布,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的协调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税务是庞大而复杂的,需要征收的对象也是非常多,所以这样的工程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随着金税四期的出台便打破了这一现象,将数字化人工智能很好地运用到税务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智慧税务和智慧监管,未来税务工作要求征纳双方不断学习税收管理知识及金税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实现监督管理纳税人涉税行为,使纳税管理更合规、更合法、更便捷。

参考文献

[1] 蔡昌,李梦娟,曹晓敏,闫积静.  我国数字金融税制设计与治理对策[J]. 财会月刊.

[2] 杨颖,陈少炼.  民营经济税收营商环境调查研究——以西部G市为例[J]. 会计之友. 2023 (05)

[3] 赵璐璐,苏旭,李越.  电子发票单套报销入账归档流程研究——以H金融企业为例[J]. 会计之友. 202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