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思政教育融入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柴文涛

身份证号码:3713251982081900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建筑与环境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化素养,从而达成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的目的。本文由基于课程特点及思政建设意义入手,对基于思政教育融入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政元素;建筑;课堂教学;课程思政

引言

现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于国内各地高校相对常见。在“建筑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规范学生思想发展,用文化熏陶改变学生学习及办事的严谨和耐心程度。教学期间,专业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成长规律,在学生深刻意识到自身专业对应职业人才肩负社会建设责任的同时,学会修身养性,端正自身求学及未来求职、就职阶段的知识学习态度,协同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

1课程特点及思政建设意义

1.1课程特点

建筑学开设于土木类专业第二学年秋季学期,是大土木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知识点涵盖建筑设计、建筑构造两大部分的内容,建筑设计主要从设计规范、建筑艺术、物理环境等方面建构建筑设计的知识框架,建筑构造主要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建构建筑施工的技能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建筑学的特点在于知识点多,且各章内容联系紧密,要求学生学习具有连贯性;专业名词较多,许多概念讲解时需借助工程实例、网络及现场图片进行辅助理解;技术构造做法复杂,行业规范及图集较多,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能熟识课程中涉及到的行业规范和图集。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构造,其知识点都紧随行业规范更新而迭代,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要根据当下的行业标准去进行讲授学习,这决定了老师不能固守教材,而要有较高的行业敏感度,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消化吸收老师当前的授课内容,还要掌握对新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1.2思政建设意义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性强,行业规范也根据国家政策及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若只按照教材一成不变去授课,待学生毕业后,在本课程中所学的规范可能已经更新迭代了。若能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紧跟国家政策及时政,不断务实求新,毕业后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跟随局势变化,进行创新创造。第二,《建筑学》可借鉴的工程实例较多,若在讲解工程案例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从祖国的基础建设实例中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情怀、为人民服务等爱国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更提高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知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素养。

2思政改革思路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设计实训环节主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三个环节分别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三方面为侧重点,做到循序渐进、前后呼应。

3思政教育融入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3.1思政教育和建筑学课程紧密结合

在当今社会,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者,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建筑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素质等。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能力,这些综合素质也很重要,它们在建筑设计和实践中起到促进作用,使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思政教育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建筑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建筑是艺术,也是服务人们生活的专业。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应该如何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材料和结构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建筑历史和文化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学习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2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中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其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方法创新是关键。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思政教育的传承者,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在建筑学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深入理解建筑学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同时,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建筑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当注重将传统的讲授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以增强他们思考和表达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3设立实践探索任务,明晰思政教育的目标

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需要设置与之对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否则,学生会因缺少应试要求而忽视此类教育内容内化实行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并非因为“兴趣所致”而选择的土木工程专业[4],此类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专业课程教师应在学期初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或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设定融合式教学目标,使学生从应试角度优先提升对相关内容的关注,进而在教师教学引导的过程中结合目标展开自我发展剖析,分析自身现阶段及未来阶段有待转变的思想状态。教师亦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避免给予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必要情况下,需要学生结合调查实践加深对“建筑学”课程思政的学习感受,使其通过此类教学活动,结合当下求学思想,进一步确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人学习目标。

结束语

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整个建筑学课程教学除了知识技能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建筑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具有高素质、有新发展理念的建筑人才,推动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王甜,左丹.建筑学专业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实践研究.城市建筑.2020,17(28),124-126.

[2]蒋程瑶,刘佳明,张勇,等.农业院校"建筑设计基础"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探索-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02-103.

[3]杨星星.地方红色史迹融入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学院为例.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8),4-7.

[4]占丰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课程思政探索-以"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为例.四川建筑.2021,41(3),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