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黄宗超

广西合浦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北海  536100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组,各45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行乳腺区段切除术、传统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疼痛时间较短,乳房美观度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可彻底清除乳腺良性肿块,且手术时间较短,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并促进其切口愈合及乳房美观度的提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良性肿块;临床疗效;乳房美观度;并发症

    乳腺良性肿块是年轻女性常见的、多发的乳房病症,初期较小,部分患者生长速度加快,为中等硬度的卵圆形或圆形肿块,部分不规则形且有散在钙化灶,以乳房内触及肿块、伴有胀痛、钝痛症状,且相对较轻。如不及时治疗部分人有演化为乳腺癌的可能,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目前以早期手术切除肿块为主要治疗方式,可促进其预后恢复,但往往会影响患者乳房美观度。乳腺区段切除术可对乳房良性肿块进行彻底清除,尤其对有癌变趋势者来说不仅切除了病变肿块,还切除了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有利阻断局部组织癌变。术后将局部脂肪组织填塞,可提升乳房美观度,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本研究选取9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旨在观察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36~54(46.12±3.19)岁;病程6个月~5年(3.42±1.12)年。对照组:年龄35~56(46.18±3.21)岁;病程5个月~5年(3.41±1.13)年。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有硬化性病变或钙化灶者优先入组,有手术指征;②无其他内科疾病史;③术前谈话,患者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疾病或其他急慢性疾病;②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乳腺恶性病变者;③手术禁忌证或凝血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乳腺肿块切除术: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借助乳腺B超、触诊对病灶位置进行确认后标记。所有患者均采取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手术切口2~4cm,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经B超检查对患者乳房肿块大小进行确认,精确分离肿块与周围组织后,及时将其完整取出,之后,在乳腺残腔内及乳腺周围组织行B超复检,确认肿块彻底清除无残留后,止血缝合。术后常规进行加压包扎,敷贴伤口。

   观察组: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体位及麻醉方案同上。如乳房肿块与乳晕外周间距在4cm以内,可沿乳晕作弧形切口。如肿块与乳晕外周间距超出4cm,可在乳房肿块正上方作弧形或放射状切口。按乳头与乳腺良性肿块的间距、肿块大小合理选择切口类型、切口大小。术中切除肿块及其周围2~3cm腺体(包括硬化灶或钙化灶),乳房较小者保留残腔,乳房较大者予周围脂肪填塞。确认止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常规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1.3.1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时间及乳房美观度评分(术后6个月,使用美观度评分标准[2]评估患者乳房恢复情况,1~3分,分值越高则美观度越佳)。

1.3.2临床疗效[3]:痊愈:B超复查肿块消除,且未出现残留和复发情况;有效:B超复查肿块残留<25%;无效:B超复查肿块残留率>25%。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3.3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7.0,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疼痛时间较短,乳房美观度评分较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mm)

切口愈合时间(d)

疼痛时间(d)

乳房美观度评分(分)

观察组

45

25.38±3.35

10.95±3.42

27.65±5.19

2.12±0.62

2.02±0.18

2.81±0.14

对照组

45

35.12±3.71

10.98±3.48

27.26±5.23

4.55±1.23

3.85±0.39

2.55±0.27

t

-

6.361

0.041

0.355

11.834

28.579

5.734

p

-

0.000

0.967

0.723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36(80.00)

7(15.56)

2(4.44)

43(95.56)

对照组

45

33(73.33)

3(6.67)

9(20.00)

36(80.00)

x2

-

-

-

-

5.075

p

-

-

-

-

0.024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n

血肿

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5

1(2.22)

1(2.22)

2(4.44)

对照组

45

5(11.11)

3(6.67)

8(17.78)

x2

-

-

-

4.050

p

-

-

-

0.044

3.讨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具有操作相对简捷、病灶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等应用优点。传统乳腺肿块切除术因切除范围较小,对部分硬化病切除并不彻底,部分患者术后较长时间伴有明显疼痛反应,且因切口较小,容易受到电刀电离伤导致愈合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出现硬结等不良情况,导致乳房美观显著下降[4]。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晕处作手术小切口,可借助乳房结节样皱皮及皮脂遮盖切口,故而切口愈合后,一般无明显瘢痕现象,术中明确病灶切除范围,根据患者乳腺肿块位置对体位进行合理调整,充分暴露肿块,便于手术顺利操作[5],节省手术时间。本研究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疼痛时间较短,(P<0.05)。提示,乳腺区段切除术用时短,且最大化切除病灶,且术后疼痛时间较短,切口愈合好,可提高其乳房美观度。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乳腺区段切除术可显著提升乳腺良性肿块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安全有效,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综上,乳腺区段切除术可快速彻底清除乳腺良性肿块,减轻患者疼痛反应,并促进其切口愈合,显著提升乳腺良性肿块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赵永亮,刘合胜.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91-93.

[2]张凤龙,方瑶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02):123-126.

[3]万舰,刘祎婷,于海静,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对切口愈合的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6):86-88.

[4]林志超,杨国超,王文绍,等.乳腺良性肿块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6):123-125.

[5]刘鹏,贾海全,梁凯,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