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姚兰兰

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

邮编:13200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手术室器械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74例,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管理,观察组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评分分别为整体测评、知识考核、护理记录、无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占比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治疗中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器械合理使用,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器械;规范化管理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恢复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患者治疗病情,还可以保证患者身体健康[1]。手术治疗中,器械规范合理使用对手术成功产生重要影响,否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2]。为此需要加强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3]。基于此,我院进行实践研究,下面进行报告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1-2022.12这一时间段接收的合适的手术患者,纳入74例,年龄为(45.52±8.65)岁,根据在院手术治疗器械管理差异分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1比19,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管理。37例为观察组,此组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22和18,此组进行手术室器械规范化管理。

选取标准:第一,临床检查符合手术治疗要求。第二,了解研究,自愿参与,签订责任书。排除因素:第一,存在精神障碍。第二,治疗资料存在缺失。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程序进行管理,患者手术前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手术器械,提前进行灭菌消毒,把医疗器械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备用。

观察组治疗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掌握各项护理内容,定期针对护理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日常器械管理中严格按照制度,保证对器械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手术时器械要有详细的记录文件,每日使用和具体数目都要详细登记,及时发现器械异常问题并且上报。在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使用,高压器械使用达到标准,在手术实施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预防手术器械使用中出现意外事件,尽可能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促使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1.3观察指标

(1)根据实际情况获取各项基本指标评分。(2)记录患者不良事件,计算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数据检验需要结合t。

2结果

2.1临床指标评分情况比较

表1临床指标评分情况比较表

组别

整体测评

知识考核

护理记录

无菌情况

观察组(37例)

98.02±1.46

95.03±3.14

89.48±2.03

95.13±1.26

对照组(37例)

80.01±1.18

83.24±1.03

75.16±2.12

84.01±2.03

t

8.641

7.996

9.012

8.527

p

0.001

0.001

0.001

0.001

由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临床指标评分分别为整体测评、知识考核、护理记录、无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引发情况比较

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的为2例,占比5.00%。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的为9例,占比22.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手术室接收的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危急,临床给患者进行手术时加强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尽可能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4]。手术室内护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手术,同时实施科学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进行临床手术,会给身体带来一定创伤,如果不能保证护理质量,很容易导致患者引发感染等问题,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而且患者由此产生负面情绪[5]。因此我院对手术室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立足实际进行分析,了解具体管理效果。按照常规管理程序采取相应措施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多因素影响,导致管理效果不显著,影响手术效率。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中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逐渐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规范化发展中更具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管理,使手术室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规范化管理各项措施的实施,弥补常规管理中的不足,对器械使用进行科学管理,及时进行检查维护有效预防护理差错,避免出现失误性操作,把临床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指标评分分别为整体测评、知识考核、护理记录、无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占比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治疗中加强手术室器械规范化管理,增加安全保障,促进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都庄,李璐,刘钰.规范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2):184-185.

[2]王丽.规范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价值及患者满意度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216.

[3]岳玉花.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运用价值[J].饮食科学,2019(8):101.

[4]叶培英,郑春晓,李琼,等.规范化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4):170-172.

[5]都庄,李璐,刘钰.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