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着色污染及其检验的变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中国茶叶着色污染及其检验的变迁

罗勇

凤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检验所 云南临沧 675900

摘要:近代中国茶农与茶商在加工绿茶过程中,采用的毒害色料名目繁多,对于茶叶出现的着色污染问题,政府部门专门制定出有效控制机制、加强检查茶叶着色污染等方案,以物力方法、立特式方法、化学分析方法等检查茶叶着色污染。新中国自成立以后,政府部门针对茶叶着色污染展开了全面彻查,茶叶着色污染才会绝迹,但其中仍有一些零星发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加强治理茶叶着色污染,检查方法除了沿用传统成分外,还会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茶叶着色污染治理方案,展示其与时俱进精神。通过对中国茶叶着色污染以及检验技术变迁历程反思,提供有效启发,做到未雨绸缪,了解国际型茶叶着色污染的检查标准,增强茶叶市场监察,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故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茶叶的着色污染以及检验变迁。

关键词:中国茶叶;着色污染;检验方法;技术变迁;

近代中国茶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茶叶着色,特别是绿茶着色,此类茶叶的作伪方法导致茶叶产业信誉度下降。茶叶染色作伪主体除了有茶农外,还有茶叶加工厂、茶商,业界对于近代中国茶叶的着色污染展开了深层分析,注重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茶叶贸易受近代茶叶作伪方法的影响,仅从技术层面入手,根本不能全面考察茶叶的着色问题,如着色造成的污染及检验技术的变迁问题。所以对中国中国茶叶着色污染问题加强检验至关重要。

一、近代中国茶叶的着色污染以及危害问题

(一)茶叶着色剂类型繁多

有关中国茶叶着色情况,最早记载于1889年第6期《万国公报》报道之中,提出广东茶行向英国销售的绿茶中存在伪茶,以绿色色素进行染色,将树叶染色后当成绿茶销往英国。对于茶叶着色因茶能茶商贪图小利,应以最佳染色方法让茶叶颜色更鲜艳,提升茶叶价位,如果绿茶呈黄色无法卖出一个好价格,因此茶园工作者应该保持茶叶色泽鲜明。茶叶着色材料类型繁琐,调查显示,可用于绿茶染色材料有四种,即苦荬汁、黛螺、卖管灰、蓝靛。有关华茶作伪问题,以蓝色青酸盐、姜黄、洋蓝、绀青等著色绿茶为主。此类着色茶具有毒害性,会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

(二)茶叶着色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们早在1913年已经认识了中国制作茶叶中添加了危害色料,其中包含粘土、硫酸钡、石骨、外滑石等物质,这些都是卫生品均有危害性,西人非常注重卫生问题,一经查出必定遭受排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茶叶质量的安全性,很多学者明确说明了茶叶着色剂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砂绿经常在绿茶着色原料中运用,引起属于有毒色料,其中存在砒与铜之化合物。自此以后,人们意识到绿茶使用的砂绿、铬黄等毒害物质染料,其中铬黄中毒质含量会对人体生理机能造成侵害,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白痴风险。的确,人体在尝试饮用此类茶叶,容易造成人体铅含量重度超标,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受到破坏,造成白痴危险。

二、近代中国茶叶着色污染的检验方法

(一)立特式检验

立特式检验方法经常在检验绿茶中使用,针对云南凤庆县茶叶着色污染检查,一律禁止绿茶着色,添加立特式检验方法,力求茶叶质量改善。立特式检验主要使用方法为:在纸上摊铺筛过茶叶粉末,以篦子反复摩擦后拂去粉末,通过放大镜观察纸上有无色彩痕迹残留,如果有蓝色痕迹,按照如下方法判断添加何种燃料。如果色剂为蓝靛,遇到硝酸以后则会褪色;如果着色剂为绀青,遇到苛性加里液才会褪色,以此辨别染色材料到底是蓝靛或是绀青。

(二)物理检验

民国初期,人们总结出一些直观检验方法,如以水冲泡、白布摩擦、品尝、嗅气味、观察等方法,通常无需化学实验知识,简单易操作。其中观察法指的是观察茶灰中有无染色茶叶所需的颜料粉末、矿物杂质,通过显微镜观察着色茶也,其展现出不透明与黑暗颜色。针对红茶来说,通常颜料为烟煤、皂矾。以嗅气味方法变式染色红茶,如果使用烟煤、皂帆对红茶染色,检验人员会嗅到染色剂气味。水冲泡检验方法:染上烟煤及皂帆红茶,如果以水冲泡,会展现出无数的灰点,茶水也会非常灰暗,与正常光净亮洁茶叶比较区别显著;可以选用品茶方法,对于红茶染色使用皂帆,取茶叶嚼片1-2片,略带咸酸味道。以白布摩擦法对染色茶检验简单易操作,对染色茶叶以白布裹上茶叶,加大揉搓力度,如果茶叶着过色,白布上会有棕色痕迹。如果未染色白布就是干净的。

(三)化学分析

此类检验方法需要具体采用茶叶染色剂中检验毒害化学物质,以铬酸铅为主。因铬酸铅中具有毒性铬化物,一旦引发中毒现象,就会出现嗜睡、面色潮红症状,甚至存在白痴危险。屠祥麟于1935年总结出检验着色茶染料中富含的铅铜铬钡等毒害物质,采用的试剂包括硝酸等物质,其中包含重金属染料成分的茶叶粉末。

近代仍有一些茶叶开发商采用了简单化学检验方法,开展茶叶着色污染的检验工作。绿茶色素以黄色为主要颜色,惯用颜料包括淡黄、义记黄、三鱼黄等,但这些颜料均在调制油漆中使用,主要成分为铬酸铅,近代颜料厂在制造无毒黄色“山茶牌”色料时,为了方便检查各种茶叶所运用的黄色颜料,特别设计出一套检验箱,此类检验箱中包含1瓶硝酸、1瓶铬酸钾、1瓶碘化钾,1小厅酒精,以此对茶叶着色素铬酸铅成分充分检验。主要用法为:将颜料与硝酸共同置入试管中煮沸过滤后产生滤液,将滤液分成两个部分,加入数滴铬酸钾试液,如果形成黄色沉淀,势必具有铬酸铅;加入数滴碘化钾试液,如果存在铬酸铅,可能形成黄色点化铅沉淀,能在热水中溶入,遇冷水则会析出。

三、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着色污染禁令

中国近代茶叶着色情况对于茶叶出口产生的消极影响与人体健康危害,近代检验茶叶着色污染机构开始致力于取缔染色茶。吴觉农等人于1931年制定出《茶叶检验规程》,并开始取缔着色茶。上海产品检验局于1993年落实新型茶叶检验标准,决定检验出口茶叶着色污染,严禁茶叶着色期间采用毒害色料,代替出口着色茶。实业部门于1937年制定出着色茶叶的相关取缔方法。因为管理方法不善、日本侵华等相关因素,我国政府部门没有禁绝新时期中国着色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查禁茶叶的着色现象。中央贸易部门于1950年制定出茶叶出口检验的相关暂行标准,并设置属地检验茶叶的机构,严禁茶叶着色。直至1952年才完全禁止茶叶着色。

改革开放后,我国明令规范不能使用毒害色料进行茶叶染色。按照我国《绿茶》加工规定,绿茶加工技术的基本要求有不着色、不添加香味物质。2014年12月我国正式颁布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茶叶中禁止运用合成着色剂。但市场上一般色素或者工业染色剂容易增加茶叶中的铅铬绿物质。与一般染色素绿茶对比而言,通过“铅铬绿”工业染色剂会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铅铬绿属于工业颜料,生产成分包含纸张、塑料、涂料、油漆,是铁蓝、酞青蓝、铅铬黄混合而成,铅铬绿中的重金属铅、铬等存在毒害属性,进入人体后容易危害健康,铅具有毒害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

结语:

总之,基于近代中国茶叶生产中,复杂名目的着色材料污染,政府部门开始加强检验茶叶着色污染,主要检查方法有物理检验法、立特式检验法、化学分析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部门对茶叶染色污染情况全面彻查,使此类污染逐渐绝迹,目前检验中国茶叶着色污染不仅沿用了冲泡、观察等方法,还运用了现代化检验仪器、化学检验技术展开精确检验,详细确定检验规范,展示与时俱进精神。通过中国茶叶着色污染问题记忆检验技术变迁反思,需充分吸取近代茶叶着色污染造成的茶叶贸易损伤教训,强化茶叶市场监察,掌握国内外对于茶叶着色技术规范,保证茶叶产业昌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关于茶叶中的新型污染物高氯酸盐[J].中国食品, 2016(6):2.DOI:CNKI:SUN:SPZH.0.2016-06-056.

[2]云无心.中国茶叶"新型污染物"其实含量低于母乳[J].消费者报道, 2016(2):1.DOI:CNKI:SUN:XFZO.0.2016-02-015.

[3]梁龙.中国茶叶着色污染及其检验的变迁[J].农业与技术, 2022(042-010).DOI:10.19754/j.nyyjs.20220530001.

[4]石元值,吴洵.当前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现状及几点建议[J].茶叶, 2000, 26(3):2.DOI:10.3969/j.issn.0577-8921.200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