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3

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李尚成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对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增收等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界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4种模式,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先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农村产业融合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美丽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提到5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其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美丽乡村建设也提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内容,可见乡村要发展,产业是核心。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增速剂。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农村的落地实施,农村产业融合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推手,这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关系,即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面”,美丽乡村建设连成“线”,产业融合发展为发力“点”,实现农村现代化。

1.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发展原则

1.1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最早实践地在浙江,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之一。2003年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了“中国美丽乡村”计划;2010年浙江省专门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2013年原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并在全国确定了1000个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美丽乡村设上升为国家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在各地分批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一系列内容。制订村庄规划需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村庄建设是指村庄的“硬件”设施,即村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公共服务是村庄的“软件”,包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便民服务等;生态环境要求尊重和保护自然,治理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经济发展包含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壮大农村产业;乡风文明通过道德教化、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手段进行改善;乡村治理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庄长效管理机制[1]

产业融合的目标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国外学者很早就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过探讨,舒尔茨最早提出乡村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对基础农业发展实施路径进行修改。日本今村奈良臣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概念,核心思想是以农业增效、农村变富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将增值部分返回农业领域并留在农村。基于此,国内的一些学者总结提出了“新六产”理论,即借助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的支撑,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政策层面,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9,《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乡村产业的内涵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指在乡村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利用产业关联、产业聚集的经济发展规律,采用技术创新、信息化等手段,引导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进行跨行业分配,使各产业紧密联系并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2 发展原则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发展多类型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多渠道融合服务、健全融合推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宏观指导,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具体目标,在发展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否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是农村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各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弥补农村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是否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融合要能够打破原有农村产业结构的局限性,使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优势,实现“1+1>2”的效果。三是是否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和面貌。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都要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农村环境。

2.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由于各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同,导致各地产业融合模式也不同。目前形成了4种主要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1农业产业内部结合型模式

农业产业一般是指农林牧渔业,这种模式是在农业产业内部之间相互融合,如“农业+牧业”“林业+牧业”“农业+渔业”等,实现资源、能源、空间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农民增收的效果。我国农村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融合模式,例如“水稻—虾”“林—蜂”“鸡—林”等典型的农业产业内部结合型,实现了农业产业内部生态循环利用、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2.2农业产业链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与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将上游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下游的农产品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形成农业“供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将原先处于分散、独立的上下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把农用物资的供给、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实现在企业内部融合,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业产业效益。

2.3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业为出发点,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跨界融合,如“农业+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形成了创意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形成了休闲农业。创意和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具有高效、绿色、生态的特点,将利润留在农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4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先进技术要素向农业进行渗透,比如通过航天、生物、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形成“太空+农业”“生物+农业”“信息+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丰富了农业产业所处的维度,具有高科技、高效率、创新性,提高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打造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业附加值、优化销售渠道、节约中间成本。

3.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少明确的产业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将可利用资源及突出优势确定下来,提前做好农村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但在实际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更多关注“三通”和“三污”。“三通”指通电、通水、通路,“三污”指水污染、垃圾污染、空气污染,而对产业规划没有做更长远的考虑,不利于形成产业优势和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

3.2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不明显

部分乡村的产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尚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的新业态,乡村仍停留于传统种植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无法对上下游产业形成带动效应,产业链条较短、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有效融合。3.3农村产业融合的程度偏低

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处于粗放型经营。例如农产品加工粗放的问题,很难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农业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不足。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农业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就建设和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建设数量正在逐步增多,但其所发挥的集聚效益并不明显,有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面积很大,但入驻园区的企业很少。三是农业产业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农村产业融合有4种模式,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可以采用2种以上模式,目前已有的融合形式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农村产业融合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是品牌意识不强。我国现有的特色品牌近10万个,仅2400个乡村被评为示范村镇,要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培养品牌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融合驱动力,促进农民增收[2]

4.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

4.1先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弥补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巨大落差。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艰巨,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是做好乡村空间布局规划。要改变乡村脏、乱、差的面貌,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不仅环境要美,还得生活美。科学合理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美丽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绿。二是要做好乡村产业规划。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在制订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要制订好产业规划蓝图,抓住自身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积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三是制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是比较薄弱的。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缺位。建设过程中要有规划,对建设资金进行统筹,服务于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好的外部条件。

4.2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载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类型。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各地需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筑巢引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吸引人才回流农村,鼓励大学生、农民工以及退伍军人等主体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吸引社会企业进入,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队

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建设用地审批等方面提供可行的政策支持,确保农业扶持措施和政策落实到位。

4.3加速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度偏低主要是因为产业粗放式经营、农业产业园集聚效应不强、农业产业功能开发不足和缺少品牌特色等。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度。一是开展农业产业精细化经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找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积极挖掘农业产业园的集聚和示范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优惠力度,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特征,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三是以多种形式开发农业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例如将农业与旅游观光业等相融合,深度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发挥其社会价值。四是强化品牌意识,将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业资源打造为特色品牌,积极利用品牌效应增强本地农产品和产业的知名度,利用品牌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



[1]赵卫卫,李媛媛.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我国乡村政策演进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24-30.

[2]刘军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J].农家参谋,2022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