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华:破解慢病管理难题,为健康中国献智出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崔晓华:破解慢病管理难题,为健康中国献智出力

卢朝霞

星空文化传媒公司

近年来,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慢性病防治形势也更加严峻。在国际上,对慢性病的治疗更加强调管理而非治愈,且这种管理伴随患者终身,涉及患者的日常生活,目的是避免加重病情,避免并发现复发,以及减缓疾病的进展。但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医疗护理领域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基层医疗建设水平不高、医护人员和患者配比失衡等诸多原因,使得全面施行慢性病监测护理的难度极大。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迅速推进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之下,慢性病护理领域需求填补已箭在弦上。但如何补足缺口?怎样才能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传统护理质的飞跃?中国医护领域专家、众多资深健康管理专家纷纷投入其中展开研究,就目前而言,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管理中,实现及时干预与健康控制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中国资深健康管理专家崔晓华表示:“以技术赋能慢性病护理,加速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的关键。”

崔晓华从事健康管理领域工作多年,拥有专业的护理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对传统健康管理领域的“病灶”和难题有着深入了解,将慢性病患者长期复诊和购药不便等问题看在眼里。为了优化慢性病的管理与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的诊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崔晓华深入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领域展开研究,她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与原创性技术为实现慢性病患者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管理贡献了重要力量。

事实上,在从事一线护理工作期间,崔晓华就十分认同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平台建设能够解决护理人才缺口逐渐增大、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行业“困境”的观点。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任职期间,她曾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经过大量调研数据比对发现,在COPD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自我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此后,她于《中国实用医刊》发表论文《自我管理干预对COP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业内引发巨大反响。随后,为了使专业科学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在更多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普及,她针对慢性病护理与互联网前沿技术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主持完成了“互联网+时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等多个国家重点课题,都为慢性病分级诊疗、慢病健康管理的落地实施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利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平台,实现患者院内外一站式智慧闭环服务,不仅能够提醒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最新医疗信息,提供心理支持,实现标准化治疗延伸和个体化精细管理,还将产生的海量电子医疗数据,助力临床科研的开展。然而,如何兼顾患者敏感信息的隐私保护与多方机构对数据的安全共享,一直是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平台搭建的难点。针对这一现状,崔晓华尝试着将具有分布式记账特点的区块链技术融入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平台的搭建中,创新研发的“基于区块链与神经网络的慢病监测与护理系统V1.0”为慢性病监测管理模式的构建带来了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基于区块链与神经网络的慢病监测与护理系统V1.0”是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理念,参照国际、国内护理标准,结合慢性病护理工作的院感、流程、模式等多维度因素,匠心打造的人性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系统。一方面,系统可将医疗数据经过加密处理,安全地存储在系统上,使医护人员可借助该系统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进行连续自动采集和安全监护,同时对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患者监护、移动查房和用药闭环,有效减轻了工作负荷,大大提升了疾病的诊疗质量;另一方面,系统也将专业护理服务和优质的医护资源下沉到社区,延伸到家庭,让术后病人、养老人群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就医开支。

据了解,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省市医疗机构,创建了以区域内三甲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护理站为补充的区域化互联网+慢性病护理服务模式,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攻克传统慢性病监测护理领域长期以来的痛点,受到了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和一线医疗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据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表示,该系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监测与日常诊疗干预的效果也极为显著,应用该系统进行健康监测的患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药物依从性显著提高,急诊服务使用率趋于下降,患者对于整体的诊疗效果也都十分满意。另外,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该系统做好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真正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将患者的全量病例数据回沉医院大数据平台和科研分析平台,为不断提升医院诊疗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作用和价值,为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区块链与神经网络的慢病监测与护理系统V1.0”的广泛推广与应用,真正实现了广大慢病患者疾病管理的全程共享、全程协同、全程干预,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让崔晓华很欣慰。而身为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她更加努力的投身慢性病智慧监测与护理建设的科研一线。最近几年,她受邀担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质量协会卫生与健康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协会的重要职务,也时常出席如河南省卫生系统质量管理成果评选、河南省第三届医院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成果交流暨培训会等多个重大活动,并担任专家评审。她总希望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培养出一批批高端的医疗科研工作者,为医疗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造福更多患者。

崔晓华呼吁,随着中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保护老年慢性病人群是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的共同目标,对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需求也日益紧迫。以各类智慧医疗护理平台为支撑的整合式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现阶段虽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需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系统的更多应用场景,升级多元化健康服务模式,为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