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妇产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探讨

黄珍

夏邑县中医院 476400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入选对象为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7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44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风险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应用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无菌情况、物品管理以及护理记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室应用舒适护理结合风险护理,可维持患者稳定血压心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护理实施价值显著。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引言

在医院各科室中,妇产科主要为女性及产妇提供临床医疗服务,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品质,将直接关系到女性的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女性的健康不仅关系到患者个人,还对其家庭有着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女性需要承担繁衍后代的责任,若在各类妇科手术中损伤到女性的生育功能,势必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妇产科是临床高危科室,存在诸多专科独有的护理风险隐患,尤其是围术期护理安全隐患较多。这些护理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增加其痛苦,延长康复时间,提高后遗症发生率,严重的甚至会损害女性生育功能。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大部分医院均已开始重视临床护理服务的优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于保障护理服务的品质,但现阶段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为此,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工具,应用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加强对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护理领域管理工具的应用,包括人力资源分配优化、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创造性引入各种护理管理工具,从而有效提高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质量,做具体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妇产科需手术治疗的79例患者。纳入标准:均为需实施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研究对象无手术禁忌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为(47.0±7.9)岁,手术类型:微创手术5例,开腹手术4例,剖宫产手术7例,宫外孕5例,子宫肌瘤8例,卵巢囊肿6例;观察组4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47.2±8.0)岁,手术类型:微创手术6例,开腹手术5例,剖宫产手术8例,宫外孕7例,子宫肌瘤5例,卵巢囊肿6例。不同组别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展开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方法:(1)做好入院指导:宣讲手术流程以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2)完善手术准备:术前访视告知术前注意事项,讲述手术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注意医患配合;术前手术器械、药品等准备充分;(3)术中积极与患者沟通转移注意力,避免紧张情绪影响手术效果;(4)术后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观察组增加安全护理:(1)组织建立。妇产科门诊成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2名成员由工作责任心较强、三基理论基础较好、技术操作水平较高、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实行组长负责制,在门诊部护理分部的统一协调和管理下,开展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小组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护理缺陷和风险因素,根据医院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要求,提出符合本部门具体情况的风险管理方案,管理目标要求护士综合素质得分达90分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3%。制订详细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细则,并严格参照实施。(2)手术安全护理事项:①静脉通路开放:手术穿刺后按照要求填写穿刺日期、时间,采用有效措施固定穿刺部位,固定时应避免力度过大导致血液循环减慢;②体位摆放安全:侧立式手术患者体位采用约束带固定;③妥善放置仪器连接线,避免压迫血管仪器连接线应按照药物准确连接;④术中选择合适体位,对手术所用器械进行全面检查,协助医师做各项基本操作,关注患者体征变化;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采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对部分耐热细菌和物品进行消毒杀菌,每次消毒至少持续30min;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术前严格消毒。(3)总结改进风险管理小组每周对日常工作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并提出立即整改的意见。每个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对考核不达标的,重新组织培训和学习,并安排再次补考。每季度召开一次风险管理总结会议,列出该阶段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分析存在的原因和不利因素,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和措施,作为下一季度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各个护理环节,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出现护理纠纷、输液配液错误、器械核对错误、患者投诉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护理满意度。(3)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方法

SPSS20.0统计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 x±s)比较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护理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的的血压、心率水平对比

两组护理前后的血压、心率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护理质量评价

观察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无菌情况、物品管理以及护理记录评分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承担着妇科和产科门诊所有的手术,手术项目繁多对医疗技术好护理的要求高。门诊手术室一般人员较少、工作任务较重,家属门诊手术相对来说具有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保证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率、避免医疗差错和纠纷事故的发生,做好护理安全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加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高以及维权意识的加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对临床护理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判、识别、鉴别和处理的过程,可以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是近阶段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风险护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可能会产生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护理质量。手术管理者严格把控手术护理方面的操作,预见性评估手术以及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以及不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降低术中风险发生率。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风险护理开展应用,可预见性采取护理措施,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监督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室开展舒适护理结合风险护理,可实现患者身心舒适,并提高护理质量,实施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肖斌艳.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877-2878.

[2]符静.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1-182.

[3]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2):190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