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反恐怖工作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3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反恐怖工作的关系

程子臻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最大的科技成果。现如今网络已经融入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公民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当今我国社会运行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网络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真的像一张网将我们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且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与实体世界相对应的复杂体系——网络生态。网络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效率、便捷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但是发展如此之迅速,以至于相关的管理制度 、管理规范并没有跟上节奏,出现漏洞,甚至空白地带,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网络治理主体公共性缺失、网络客体场域建设不足、网络载体支撑性建设不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意识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刻不容缓。于是在2020年3月1日这一天,《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反恐怖工作

一、什么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的相关活动。

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生态”本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一个整体上和谐有序的体系,那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自然是指与网络信息内容相关的各个方面组成的一个和谐有序、内部有机统一的整体。而网络信息内容早已与我们公民、社会以及国家高度融合,并深深的影响着它们。所以,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对象的生态治理自然会对公民、社会以及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1、公民个人层面

每个人都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参与者,我们无时无地都在网络之中,所以说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将会对我们每个人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一,对于我们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公民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将被更好的保护。其二,将会改善在网络上乱发不良言论,不用负责的乱像。《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以往被动的“事后追责”的模式,改变为“事前引导、事中监测、事后溯源”相结合的模式。这将有效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扭转以往的固有意识,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使“网络不是不法之地”不在只是一句口号,而真正的落到实处。让人们知道即使是在网络上,你的一言一行都要自己来负责。其三,将极大提高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之前在网络上想要获取有效的信息,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甄别信息的可靠性,广告、谣言、虚假信息、标题党充斥其中,这次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将这些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倡导性信息、不良信息、违法信息,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势必将使信息内容更加规范,减少此类现象。极大的提高我们使用网络时的体验。

2、社会层面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虚、实的界限早已不是那么的清晰,不再只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网络空间早已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治理,势必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第一,对网络生态的治理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为了吸引眼球,扩大影响而大搞媚俗、炫富、低智内容的歪风邪气。很多网络红人已丑为美,不顾社会公序良俗,无形之中将一些乌烟瘴气的价值观传递给整个社会。第二,会更有力的保护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的网络弱势群体。青少年处于人生关键时期,自制力较弱,不易区分是与非,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网络上的内容参差不齐,很容易受其毒害。老年人也是如此,接受能力较弱,网络经验不足,是一些网络诈骗分子的重点对象。此次治理将青少年、老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势必会改善这种局面。第三,有助于筑牢主流文化阵地。这次网络生态治理也提到了要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提升影响力,筑牢主流文化的阵地。划定红线的同时,鼓励网络生产者主动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道德文化、符合时代精神的优质网络内容。第四,通过网络更好的引导社会风气。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网络风气的积极引导,爱国、爱党、爱英烈的风气开始盛行,相反饭圈文化、娱乐至死的现象开始受到人们的抵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许许多多人的偶像由娱乐明星开始向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转变。人们比以往的二十年更加关心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尊重为国奉献的军人、为民族未来奉献的栋梁。使社会风气“改邪归正”,让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3、国家层面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网络在影响你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关乎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反恐怖工作”自然与此次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反恐怖工作作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关系

(一)恐怖主义的新动向:互联网+恐怖主义

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在面临传统恐怖主义威胁的同时,一种新型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网络恐怖主义开始日益猖獗。恐怖分子将网络作为获取、收集以及传播恐怖信息的工具,对目标发动恐怖袭击和联络、招募恐怖主义成员。恐怖分子借助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侵扰电脑网络,破坏国家的网上关键设施,以无形的方式危及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网络的发展,恐怖分子借由网络空间引发的暴力恐怖事件层出不穷。恐怖组织将在互联网上传播恐怖主义作为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我国的反恐怖工作来说,从破获的昆明“301”、乌鲁木齐“430”、“522”等多起暴恐案件来看,这些涉案人员几乎无一例外地观看、收听过宣扬、煽动暴力恐怖的音视频。这些暴恐事件都与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在他们实施暴力恐怖袭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传统的反恐怖工作受阻,新形势下我国反恐怖工作需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全面支持

   这种新型的恐怖主义模式呈现出更加隐匿,难以发现的特点,如在“纳希德”恐怖活动中,他们使用大量圣战中的语言以及专门的代码来传递信息。还有很多的恐怖组织设计了专门的暗网,这种网络经过多层加密、跳转节点、随机变换信息等多重处理,使得信息一旦获取不及时会立刻消失,我们传统的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手段很难再起到作用,这给我国反恐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付网络恐怖主义,自然离不开网络,也自然离不开网络生态的支持。

 (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可以给反恐怖工作哪些支持

1、网络技术对反恐怖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来,我国在计算机算法和算力方面取得质的飞跃,使得我国计算机在这方面的能力取得大幅提升。算法与算力就像是网络的大脑,他直接决定了网络处理信息的速度与质量。也就是说相同的时间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或者说处理相同的信息速度更快。这个能力对于网络反恐来说至关重要。网络上每时每刻产生的数据信息都是海量的,而网络反恐的第一步当然是在这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的识别、收集到恐怖主义信息,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其对于反恐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次,网络信息并非相互独立的客体,而是一张由信息数据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识别到恐怖信息之后要第一时间对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筛查,以期寻找更多的线索,对该恐怖主义行为了解的更加全面,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预防与打击。这就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技术就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关联。其对于我国反恐怖工作的作用在于,将在网络上发现的恐怖主义信息作为线索追根溯源,全面的掌握该次恐怖主义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打击。

2、网络主体对反恐怖工作的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主体,同时也是我国反恐怖工作的参与者。国家监管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总归是有限的,可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网络主体的反恐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多数网络主体自觉成为国家安全的捍卫者,自觉抵制恐怖信息、自觉举报恐怖信息,成为国家反恐力量的延伸,使得网络主体成为国家反恐怖工作的参与者,对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反恐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协助作用,对网络恐怖主义信息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这无疑是对反恐怖工作的极大支持。

3、网络信息对反恐怖工作的支持

网络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在便利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反恐怖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以前只能被动的预防与打击,现在可以通过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主动出击,尽早的发现恐怖分子的端倪,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我们离不开网络的同时,恐怖分子也离不开网络。很多时候恐怖分子依靠网络获取、收集、传播恐怖信息,相互联络、交流,都会在网络上留下信息,这些都将是反恐怖工作的突破口。这些网络信息就是线索和证据,是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最有力的武器。

结语

网络是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避不开的工具,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及时的体现出其重要性,对公民个人、整个社会以及我们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恐怖主义行了方便,同时也是给反恐怖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挑战。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当然也要网络技术也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放恐怖工作离不开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全面支持,现在离不开,以后也会更需要。


参考文献:

[1]《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2]《论网络恐怖主义行为》高铭暄;李梅容 《法学杂志》 2015-12-15

[3]《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杨馥萌 2022-06-01

[4]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网络生态——中央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张辉; - 《网信军民融合》- 2020-01-30

[5]《隐形威胁应对:互联网空间信息安全架构的建设》 陈威仪; -《黑河学刊》- 2017-07-20

[6]《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杨馥萌 -2022-06-01

[7]《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的舆论环境治理研究》 杜成斌 - 2020-06-08

[8]《我国网络内容治理体系研究》 程梦瑶- 2020-04-14

[9]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构建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网络传播》 2020-01- 15

[10]要素治理与关系协调:2021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年度网络内容治理研究课题组;方师师;万旋傲;卢垚; - 《新闻记者》-2022-01-20

[11]《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模式、 路径与可持续性》 莫非;王子玥;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6卷 - 2022-06-01

[12]《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特征、演变及场景要素解构》 王建亚;马榕培;周毅; -《图书情报工作》- 2022-03-31

[13]《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发布-记者 王思北 - 《人民公安报》- 2019-12-21

[14]马民虎:《网络安全法》—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法律保障-向继志;袁胜-《中国信息安全》- 2020-06-15

[15]《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进入实施阶段-《中国信息安全》- 20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