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及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2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及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向爱民

430822198011215137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面临更多的税收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融资风险、税负增加、合同风险等,这将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安全威胁。为有效规避税收风险,企业应增强税收筹划意识,合理明确相关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强调材料供应商选择、合理拆分合同等方式,构建完善的税收筹划体系。这将在新税制实施的背景下形成增值税扣除链,满足国家税收政策的基本要求。此外,不断提高税务规划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与税务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为提高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1税收风险的概念及其在建筑企业防范税收风险中的重要意义

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风险的主要方面,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纳税,政府相关部门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税收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按照行业类型的税收法律法规缴纳税款。在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款的情况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企业可能面临补缴税款的罚款、额外滞纳金甚至罚款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对政府出台的税收政策研究和了解不足,导致日常经营管理与政府出台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一致。因此,他们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建筑企业的业务发展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更加关注日常经营活动,确保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纳税行为符合管理规定,避免企业后期因税收问题而面临罚款和滞纳金。另一方面,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政策,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和防范,有利于企业加强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方便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经营行为,确保企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2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存在的问题

2.1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和日常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税收风险意识不足、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内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他们没有及时关注新的税收政策,也没有根据税收政策更新和调整现有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特别是“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对政策重视不够,缺乏对政策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新旧政策的融合,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发展。此外,一些建筑企业内部人员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他们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不高,严重阻碍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

2.2增值税管理混乱

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面临各种增值税问题。如果增值税管理混乱,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各种税收问题。“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重视新政策的相关规定。财务人员需要掌握增值税知识,熟悉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企业涉税事务,以降低税收风险,确保企业规范经营和发展。企业在增值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如滥用和滥用差别征税方法。差别征税方法通常适用于建筑企业的简单税收项目,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税收项目。一些建筑企业的纳税申报系统不完整,无法自动提取企业在项目中预缴的增值税金额,或者从事非法经营以抵扣增值税金额。此外,建筑企业在收到预收款时,一般需要提前缴纳税款,即预缴的增值税。但是,有些企业不按规定预缴增值税。

2.3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投资大、工期长,签订的合同所涉及的金额较高。如果在合同签订阶段出现操作失误,某些条款不合理,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于同一经营项目,如果合同中对执行方式有不同规定,适用的税收政策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如果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条件不同,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也会完全不同。因此,企业的合同签订人员需要充分关注合同内容,避免忽视合同问题,在后期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在建筑企业的合同签订管理方面,一些合同签订人员对税收政策缺乏了解,对合同中相关业务类型适用的税收政策感到困惑,或者与财务部门就合同中的条款和税收政策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签订的合同不符合税法规定,在合同履行阶段造成严重的税务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3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及纳税筹划水平的路径分析

3.1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综合素质,合理明确岗位工作流程

税务筹划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税务筹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筑企业要提高对税收筹划人员的要求,加强高素质税收筹划队伍建设。因此,对于现有的税务规划师来说,他们应该定期组织并参加专业培训。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在了解最新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提高识别、预测和预防风险的能力,形成税收风险控制思维。为确保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必要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引进机制,要求具有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和工作经验。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帮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减轻税负压力。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合理、清晰的工作流程。一旦在工作中发现税收筹划风险,应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提交报告,并根据具体指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3.2通过增强税务风险预警意识,构建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为确保建筑企业有效防范税收风险,建筑企业应增强风险预警意识,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构建高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为企业规避税收风险提供基础支撑,并在此前提下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重要决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正确引导,督促他们依规依规严格落实本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税收筹划工作质量。此外,对于企业管理中执法偏颇、投资扭曲等不当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充分体现风险预警系统的现实作用。同时,增强对各项任务的实时监控意识,减少税收风险对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

3.3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实时跟踪税收政策的变化

从经济角度看,建筑企业与税务部门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税收风险管理上。两者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通常以减轻税收压力和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而税务部门工作的目的是为确保国家财政收入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建筑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阻碍了一致工作目标的形成。因此,企业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要求,加强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修订和完善税收筹划工作方案,避免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税收政策不断变化,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在扩大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如财务风险和税收风险。要增强税收筹划意识,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计划,以降低税收风险,避免对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在确保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郁伟丽.建筑企业税务风险及纳税筹划[J].时代经贸,2019(23):2.

[2]钟莉.关于建筑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