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动态行车组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行车组织研究

赵凯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地铁是我国公共交通方式中的骨干,随着地铁网络化发展,行车调度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行车调度是保障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需要确保列车按图行车,在异常情况下结合列车故障、客流变化等实际情况进行行车组织调整,以便保证地铁的服务水平、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然而目前的行车调度存在不少难点。地铁运营中,对其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非常多,比如乘客存在不安全行为,或者有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地铁车辆无法安全运转等。对于以上存在的各类问题企业而言,想要将地铁运转的安全性提高,一定要加大对细节工作的探究力度,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防护对策,从地铁运营发展便捷方面能够处理人们日常出行困难,所以为了保证地铁长远稳定发展,一定要减少其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确保交通正常运转。

关键词:行车调度;难点分析;优化建议

1分析地铁行车问题

1.1人的因素

这些年,对地铁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全面进行统计,有一半以上小规模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所造成,首先是乘客上车或下车时出现拥堵问题。比如在上车时,乘客过多发生拥堵问题会产生严重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上车拥堵还会导致行人被挤到站台下,导致这些人员误入到轨道内,引发很严重的碾压事件。其次,工作人员处理不当,如果发生地铁安全事故,工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对行人进行疏散,就会造成伤亡事件。

1.2设备因素

地铁行车过程中的设备也是对其安全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一项因素,这些因素包含车辆以及信号等方面,如果无法确保设备安全,就会轻易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有一年某地区地铁一号线在施工建设时,因为操作不合理导致行人颈部被支架卡住,后面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对设备进行使用还是检修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运转,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处理,就会轻易出现安全事故。还有一些是由于信号缺乏稳定性而发生安全事故,比如在某地区地铁站当中,因为信号突然中断而导致地铁停运,这种也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动态行车调度优化建议

2.1优化行车调度体系

优化行车调度体系,才能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高效的采取调度措施。因此,应当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行车调度体系,规范行车调度的应急反应行为。制定标准化的异常事件处理流程,从而完善行车调度体系,这样能更好地保证调度人员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候采取高效合理的措施,进一步保障地铁列车运行及乘客的安全。另外,还需要重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让调度人员熟练掌握标准化的异常事件处理流程,还要针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教育演练,培养调度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日常运行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当作实际案例让全体调度人员进行学习,从而积累异常事件处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2.2制定相关制度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关制度和要求都很重要,为了确保地铁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将地铁司机的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很重要,要求构建更完善的制度。构建相关制度能够更好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加大这些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而将地铁运转的安全性提高。对地铁司机制定相关制度时,管理者一定要对驾驶人员工作内容、工作中的需求以及用到的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解,从相关了解中对有关制度进行改善,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相关制度制定完成之后,管理者还要加大对驾驶人员的管理,确保这些人员能够严格根据相关制度标准进行工作,从而加强地铁运转安全性。管理者对地铁运转具体情况开展管理时,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管理目标以及内容,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还要定期开展考核,提高这些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这些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规避实际工作当中所发生的违规操作问题,确保地铁运转安全。

2.3构建科学奖励惩罚制度

地铁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安全风险较大,在注重行车安全的同时,一定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制度约束。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下,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不断督促驾驶司机,使其能更好在一线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经验和工作素养。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行车司机进行绩效奖励,而一些出现安全隐患和错误人为行为的人员进行惩罚,这种方式能够使地铁司机更好地配合行车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从而在主观意识上更好地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4设置事故演习,加大管理力度

地铁运转期间会因为各项因素影响而发生突发事故,所以为了确保有关人员应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求这些人员采取一些方法。指挥中心要对地铁运转当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预测,然后结合地铁具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其次,加强员工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指挥中心还要定期对员工开展演习训练,采用这种方法使员工掌握应急处理相关方法,定期模拟地铁运转当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每个人员都能参与这项演习中。另外,指挥中心还要加大演习工作的管理,确保其质量,使每位人员在掌握应对紧急事故方法的过程中,还能将自身能力提高。另外一方面构建完善的紧急事故有关管理制度,确保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更好对现场和员工进行管理,第一时间给予一定引导和规划,快速处理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2.5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应对紧急事故

为了有效应急紧急事故进行把控,将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情况降到最低,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效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实际应急方案当中,将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提高。员工可以运用有关信息系统对事故进行处理时,还要全面掌握事故发生具体情况和各类数据信息,例如事故发生具体时间和位置等,随时监督管理事故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处理对策,这样可以将指挥工作的合理、高效率性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时要第一时间将收到信息总结起来,确保有关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分析相关信息,提出有关方案,快速处理紧急事故,确保群众安全。

2.6构建动态行车调度系统

动态行车调度系统能够对客流进行监测和分析,比如进站量、出站量、换乘量、断面满载率等指标,当监测到某个指标异常时可以发布告警。然后动态行车调度系统能结合异常指标和客流预测结果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并结合实际运营要求生成列车运行图和时刻表,使列车运能与乘客出行需求更加匹配,为网络化地铁运营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动态调度系统能够整合线路资源、车辆资源等情况,实时把握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调度措施执行情况,在出现异常情况或大客流情况时能够根据资源情况确定运力调整措施,形成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环境。对于动态行车调度系统而言,需要从事件诊断、事件处置、运营调整、运营结束几个阶段进行综合联动考虑,才能有效解决行车调度面临的一些难点,使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

结语

地铁行车调度包含多个专业,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工种的工作,在地铁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下,行车调度更为复杂,需要动态化系统的支撑。在不同情景下,行车调度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调度措施,比如压缩停站时间、停运或下线列车、开行小交路列车等方式,因此,对于调度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辅助决策系统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行车调度在异常情况下行车组织的调整、客流预测准确度不高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难点,需要从优化行车调度体系、构建大数据平台、构建动态行车调度系统3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地铁服务水平、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为网络化地铁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吕文龙,王佳,秦亮,等.地铁运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控制台设计与布局[C].北京: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1:983-988.

[2]颜侠.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列车调度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2020(8):72-73.

[3]黄鹏.城市轨道交通车场行车组织与调度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8(38):149,151.

[4]范开通,毕研青.浅谈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J].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专享版),2017(6):67-70.

[5]陈友翔.地铁行车的调度指挥安全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