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分析

 赵敬周

410727197802024917

摘要:我国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必须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正负效应,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健康和谐地发展;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法和扩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尺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近年来小型水电、农村水电以及梯级水电工程的大量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特有的、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已从单因子评价发展成综合评价,但目前对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内涵的理解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其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本人根据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建议,以下是具体研究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

一般认为,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工程建设及运行对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种影响;孙宗凤等把生态环境效应归纳为水利工程建成后对自然界的生态破坏和生态修复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常本春等认为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是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的,并对人类、自然、野生动植物等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而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作评价,经过定性分析认为水电工程的生态负效应大于正效应。把握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应重视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环境效应的时间尺度,不能仅考虑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效应,还要着眼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的整个过程;其次是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尺度,不能局限于河流生态环境系统,还包括陆地生态环境系统、人类生活生产系统,考虑对自然界的综合结果;最后是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性,除了考虑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要考虑其正面效应,包括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作用,对人类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复杂大系统,需要客观、全面地分析水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价不同于工程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水电工程后评估也不同,它是针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从人居环境影响、野生动植物影响、自然规律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构成。

3相关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的水利工程是通过建设水工建筑物来达到改造和控制河流的目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近20年来,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始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生态工程技术和建设理念。与此同时,许多国家推进了生态工程理论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生态工程学,其研究范围涵盖河流、湖泊、湿地、矿山、森林、

土地及海岸等诸多方面,主旨是寻求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双方共同受益,探讨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也促进了生态水工学、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学和生态学交叉融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简称生态水工学,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水利工程学研究的河流、湖泊等构成的水文系统,还包括具备生命特性的河流生态系统。此后该学科经不断发展充实,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格局-过程-尺度间的关系、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管理等。

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a.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关键。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中选择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状态、能基本反映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累积和叠加影响的指标因子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此外定量指标的收集、计算以及定性指标的合理分析、估计也是评价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未来的研究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b.统一评价标准的建立。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这里的“统一”是指广义上的统一。由于评价对象各方面条件不同,不可能用统一标准来评价,但可以建立广义上的统一评价标准,如可以根据评价对象所处地区的不同,建立分区评价标准,同一区域内的评价对象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规模不同,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同一级别的评价对象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还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类型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等。有了这样的统一评价标准,在以后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不再需要评价者自行建立

评价标准,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

c.流域尺度上生态效应的研究。过去水利工程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侧重于单一工程的局部影响,较少考虑多个工程开发的综合影响和梯级开发的累积影响,从而导致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因而加强水利工程的流域尺度生态效应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分析、评估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而适度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5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扰动了长期形成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健康和谐地发展。本文综述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法和扩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尺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瑞曦,姚重洋.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 科技风,2020,(01):159.

[2]薛丽敏,汤磊,郑凯.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 居舍,2019,(35):173.

[3]高昕宇.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 科学技术创新,2019,(30):123-124.

[4]杨铁牛.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概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177.

[5]高静文,刘波,郑正,李俊鹏. 水利工程建设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综述[J]. 南方农机,2018,49(13):12+22.

[6]彭云彩.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5):107-108+210.

[7]张志方.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185+187.

[8]佘淑明. 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分析[J]. 珠江水运,2014,(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