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税长英

犍为县罗城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乐山  614400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慢阻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1例: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慢阻肺

慢阻肺是目前采取循证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以降低急性发作频率,缓解患者稳定期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慢阻肺常规护理地点是在院内,出院后无法继续落实相关护理工作,延续性护理是院内护理的一种延伸,护理人员借助电话随访、微信随访与院外患者保持动态联系,以针对患者病情及时给予专业指导意见[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62例分别行延续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慢阻肺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延续性护理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64岁~80岁、平均年龄(73.61±1.45)岁。慢阻肺病程在1年~7年、平均病程(4.32±0.15)年。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65岁~78岁、平均年龄(73.65±1.47)岁。慢阻肺病程在1年~8年、平均病程(4.35±0.14)年。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慢阻肺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有慢阻肺病史且病情控制平稳,处于稳定期,本次诊疗护理相关措施实施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无智能手机,未掌握智能手机基本操作患者。(2)排除罹患精神疾病以及心理疾病患者。(3)排除难以正常言语交流患者。(4)排除失访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定期入门诊复诊,护理人员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向患者科普常见用药不良反应,请患者落实自我病情监护,并与患者预约下次入院复诊时间。

1.3.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1)建立延续护理模式:①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延续护理方法,并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叙述延续护理的优越性,减轻或消除患者抵触情绪。②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人交换手机号码,并将患者个人微信号添加至病友群中。(2)电话随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电话交流,了解患者居家情况,了解患者吸烟史、饮酒史以及饮食喜好,对于有吸烟史以及饮酒史的患者,向其科普长期吸烟以及大量饮酒对疾病预后造成的影响,请患者戒烟戒酒。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了解患者居家期间用药依从性以及病情控制情况,依据患者家属反馈,记录患者居家治疗中常见问题,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叮嘱患者家属尽早停药,陪同患者入院复查。对于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下次与患者电话随访时,结合临床案例,强调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3)微信随访:微信病友群有专人管理,护理人员对病友群秩序进行维护,并及时反馈患者提问,此外,向微信群中推送慢阻肺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注意事项以及研究新进展。请患者日常饮食应清淡、低脂,减少马铃薯、豆制品以及奶制品的摄入,保证荤素搭配均衡,以预防腹胀或便秘。

1.4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症状自评表(SCL-90)总指数1-5分,评分与负面心理严重程度呈正比;CAT评分总分0-40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x±s)”用“F”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CAT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x±s、n]

例别

n

SCL-90量表(分)

t值

P值

CAT评分(分)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治疗前

3个疗程后

实验组

31

4.15±0.11

0.95±0.08

19.845

<0.05

29.51±2.15

34.23±2.15

19.538

<0.05

对照组

31

4.19±0.14

2.27±0.12

19.412

<0.05

29.57±2.12

32.38±2.12

19.583

<0.05

t值

1.941

19.827

-

-

1.922

18.321

-

-

P值

>0.05

<0.05

-

-

>0.05

<0.05

-

-

3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呼吸气流受限,患者长期咳嗽、咯痰为典型症状的老年群体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无法随时掌控患者病情变化,其临床诊疗护理具有滞后性[2]

。延续性护理干预借助现代5G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话随访以及微信随访与患者保持联系,在电话随访中分别向患者及其家属询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微信相较于传统门诊随访,可实现视频通话以及视频、图片的传播,相较于谈话宣教,视频资料以及图文资料更有利于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进而巩固自身疾病稳定期病情控制效果,促进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3]。此外,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可消除患者患病后内心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慢肺阻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杜爱芹.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的调节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38-139.

[2] 姚安敏.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的作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9):207.

[3] 陈曼,赖丽英,张冬梅.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戒烟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3):145.

[4] 张军霞.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