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叶小燕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卫生院

摘要: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己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支撑,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将对医疗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医学实验室其他专业领域一样,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涵盖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部过程;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所有因素。总之,微生物检验应严格遵循实验室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认真执行每个操作环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检验科室采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可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因此,在接下来临床用药控制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标本的检验工作,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以此来降低细菌耐药机率,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改善目前医学用药体系,建立药物制度完备、药物监管力度强化的用药环境,并提高质控工作,以此来达到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效果。

1建立符合规定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临床微生物检验对实验室具有较高的要求,单从实验专业性来考虑就包括标本接收接种实验室、培养基配置实验室、细菌分离和鉴定实验室、消毒灭菌实验室、无菌室、实验动物观察室等。而标本以及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室需保持绝对性的干净,无其他细菌干扰,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避免发生细菌污染或环境污染的状况,加强实验的监管力度和防范措施。

2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正式实施,确定了八大生物安全范畴。其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随着微生物实验实训课程的不断更新,可能会使用到新的菌种,或进行更多的基因工程实验,菌种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会导致菌种扩散,进而引发环境污染或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制定菌种的全流程安全操作章程,至少应包括保藏、分离、使用、鉴定和废弃处理环节;设立实验室菌种目录,对于菌种的来源、使用和废弃均进行记录,便于规范管理。

3检验前质量控制

3.1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涉及临床医生、护士、患者或检验人员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是微生物检验全程质量管理中较难控制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质量。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范(SOP),制定标本接收与拒收标准。采集过程中,严格按照SOP文件要求进行正确采样,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检。采集过程中,坚持无菌观念,避免标本污染、自身感染、传播等不良事件发生[1]

3.2标本送检质量控制

微生物标本应在2h内送往实验室,如痰液、尿液标本久置,标本培养可能因杂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生长,出现结果错误,误导临床治疗。标本接收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时间和送检时间等,识别不合格标本,拒收标本应记录拒收原因,并及时通知临床。

4试剂与质控菌株

实验室使用的试剂(染色剂、化学试剂、生物试剂等)都应该标记名称、浓度、储存条件、配置日期、失效日期、生物危害性。定期做好试剂的室内质控,氧化酶、触酶、革兰氐染色液、抗酸染色液应定期用阳性或阴性质控菌株监测。细菌鉴定卡、药敏鉴定卡、药敏纸片,每周都必须用标准菌株检测。

质控菌株是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与检测临床标本的方法,用于监控试剂、培养基、药敏质量,其稳定性要求高,不易出现变异现象,且需按照权威机构使用标准选择质控菌株。研究认为,因各项试验有着不同的性质,在对质控菌株进行选择时,对其生物学性状的要求也不同,需要考虑实验实际需求进行质控菌株选择。有研究对质控菌株进行保存时,采用培养基保存法与超低温冰冻保存法,均获得较好效果,质控菌株均状态良好。

5培养基

由于自制培养基质量很难保证,建议购买有资质有质量保证标准的商品化培养基。生产者遵循一定的质量保证标准,并有每批号产品质量控制试验合格等证明文件,若生产者不能提供所遵循的质量保证标准,实验室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相应的性能检测),如:无菌实验、生长实验或与旧批号平行实验,生长抑制实验、生化反应等。微生物室应配备能满足临床常见菌、苛氧菌、厌氧菌、真菌的生长,至少应配备的培养基:血培养基(分离培养临床常见菌);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奈瑟氏菌);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中国兰等(分离培养常肠杆菌和非发酵菌);肠道选择性培养基如伊红美蓝等(分离肠道沙门氏、志贺氏菌);沙保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培养瓶最好配备未使用抗生素的成人需氧瓶、未使用抗生素的成人厌氧瓶、使用抗生素的成人需氧瓶、使用抗生素的成人厌氧瓶及小儿需氧瓶。

6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基础设备及专业设备。常用基础设备包括显微镜、孵育箱、水浴箱、冰箱、离心机、移液器、温度计、生物安全柜、压力灭菌器等,对常用设备需要进行质量监测。做好实验仪器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校准实验仪器,检查实验仪器的标识、列表和维护记录信息,避免实验仪器的丢失。确保显微镜和天平等小型实验仪器在表面干燥,防止腐烂。每3个月校准一次生物安全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和仪器的质量安全

[2]

7检测环境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环境管理。研究认为,良好的临床实验室检测环境一方面可控制样本潜在污染,另一方面可减少对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且能确保检测的准确度。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检测范围包括无菌实验室、净化室、培养箱等,需确保及时有效地监控各个检测环境,恰当处理废弃样品、培养基和菌毒种,无菌实验室定期用紫外线消毒或层流空气净化消毒。

8室内质控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会涉及到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两类。室内质量控制是以实验室内部为主,为实验室保持无菌操作环境,这是项目开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生物实验必备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应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安装具有灭菌功能的变速箱,定期检查设备性能,控制操作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为45%-65%。为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验开始前应先打开净化系统,测定实验室温湿度,以满足实验需要,无菌室应消毒灭菌,定期消毒,避免设备和仪器污染的问题。

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室内质控主要包括对人员的组织管理质控、检验使用试剂、培养基、染色体以及抗血清的质量进行控制,药敏实验控制和常规仪器设备质量监控等内容,并且质控要具备严谨的态度,以此来确保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9加强人员专业培

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复杂性工作,应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并评估、记录其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能力。加强人员学习,增进与其他实验室的经验交流与技术交流,积极主动向上级医院学习新方法、新技术。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生命科学工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因此,需要实验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规范和责任心,并掌握专业性知识和了解实验操作规范,以此来推进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工程的研究进程,确保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准确性。

10加强微生物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相关设备和相关仪器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仪器的消毒操作。为有效实施实验室相关物品的登记,对实验室相关设备进行专项管理,并对每个人实施管理责任,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完善剩余样品处理规章制度,完成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相关报告审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流程与管理正在发生变化。在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的今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对抗细菌耐药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预后和防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及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太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3):78-79.

[2] 邢晓丹,马玥,刘爽.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