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小知识术后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外科小知识术后护理措施

周明珠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四川南充637000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既能治愈疾病,也能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外科患者不仅要忍受躯体疾病的痛苦,还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术后护理是指病人手术后返回病室直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目的是尽快恢复病人正常生理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与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动态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加强患者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一般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具体情况及出现不适的原因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给以对症护理;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缓解不良心理反应,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生命体征的观察

根据手术大小,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不稳定或特殊手术者,应送入重症监护病房,随时监测心、肺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梗阻、伤口、胸腹腔以及胃肠出血和休克等的早期表现,并对症处理。①血压: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一次,直至平稳;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必要时可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②体温:术后24h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随后每8小时一次,直至体温正常后改为2次/d。③呼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有时可因胸、腹带包扎过紧而受影响。若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时,应先检查胸、腹带的松紧度,适当调整,但仍应警惕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应认真测呼吸,并做好记录。④脉搏:随体温而变化,脉搏过快往往提示有失血、失液或有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

术后疼痛的护理

切口痛是术后患者的常见问题。麻醉作用过去之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24~48h后痛感会逐渐减轻。护理疼痛的患者,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结合患者感觉,将患者放置于合适的体位,采取合适体位可以减轻疼痛;其次,药物止痛,使用药物止痛是术后24 h情况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给药物止痛的同时可告诉患者药物很快就会起效,增加心理安慰作用。最后,减轻焦虑,对执行的各种处理和操作向患者进行解释,教导患者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担忧和感受,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到始终有人在关心照顾他。

体位护理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随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胸腹部手术患者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胸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另外,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因术中连续监测血压,一侧上肢处于被动伸直状态,受血压计袖带绑缚的影响,局部可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对于这种情况可先让病人主动活动,再用轻手法按摩,尽可能在另一侧上肢测量血压及输液。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妥善固定,勿使落入体腔或脱出体外,护理躁动不安患者尤需注意,引流管固定床边,要留有足够长度,使用别针固定,以免翻身或活动时将管拽出。加强巡视病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阻塞、扭曲、受压,及时处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以判断有无术后出血、感染或瘘,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尿潴留护理

病人术后短时间内,麻醉作用尚未消失,膀胱处于麻痹状态,因而常发生尿潴留。对此种尿潴留,诱导、刺激排尿难以及时解除痛苦,且排尿不彻底。导尿虽能及时解除尿潴留,但易因引起尿管感染。因此,应积极预防尿潴留。除术前排尽尿液及术中控制尿液量外,病人回房后,应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速度以延缓膀胱的充盈,最好能延长至麻醉作用消失或手术后6个小时。即使发生了尿潴留,膀胱功能也基本恢复,稍加诱导,刺激即可排尿,且术后6小时后,如病情许可,还可按习惯性体位排尿,部分病人仍不能排尿时,可用适量药物帮助排尿。

便秘护理

由于麻醉、卧床、切口疼痛、环境及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排便习惯一时难以恢复,甚至较长时间无大便,而产生便秘,引发肛裂,痔疮等。老年病人甚至可致切口裂开。这种情况应及早预防。普外科病人多在术前行清洁灌肠,加上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需要2-3天,此期间无大便,而无需处理,术后自进食起进行排便训练,指导病人按日常习惯下意识排便;但不可过分用力,从而逐渐恢复排便功能。产生便意时,切不可因惧怕切口疼痛而控制排便,大便干燥时及时用简易法通便,必要时行低压不保留灌肠。老年人消化道功能减退,肠蠕动恢复慢,可服用西沙比利,因其对小肠和大肠平滑肌有明显的促动作用,能促进肠管的蠕动,加速食物的通过,从而避免便秘。

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常见不适的观察与护理

①恶心、呕吐:常为麻醉镇痛后的反应,一般于麻醉作用消失后自然消失。其次为颅内压升高、尿毒症、低钠等所致,若腹部手术后出现呕吐,应警惕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护士应观察出现症状的时间及呕吐物的量、色、质并做好记录。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②发热:是人体对手术、创伤做出的炎症性反应,手术后患者的体温可略升高,幅度在 0.5℃~1.0℃,一般不超过38.5℃。若术后3~6d患者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是常见原因;若持续高热,应警惕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残余脓肿等。③腹胀:常见原因是胃肠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随手术应激反应的逐渐消退,症状可自行缓解。若术后数日仍未排气,且伴有严重的腹胀,肠鸣音消失,应警惕机械性肠梗阻。

十一、结语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疗水平的发展在普外科的重要体现即是使得手术成为治疗大部分疾病的手段,利用手术可以将体内不良产物切除,从而使机体得以恢复正常,手术已成为普外科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外科手术后通过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对于生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室内整洁舒适,按时进行消毒。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及时记录患者的大小便状况,防止出现便秘和尿滞的问题。对于心理护理,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和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