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常见训练伤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部队常见训练伤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分析

徐雅丽,吴春艳

东部战区总医院第六派驻门诊部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部队常见训练伤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部队发生训练伤官兵1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行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n=5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5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部队官兵关节脱位、骨折等骨关节损伤、擦伤、刺伤等皮肤外伤、扭伤及器官损伤等训练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护理干预应用于部队官兵训练中,能够有效降低各类训练伤发生率,提升训练安全性,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关键词:部队;训练伤;护理干预

部队训练是提高部队战士军事素质的主要方法,部队训练涵盖许多训练科目,且难度较高,强度较大,再加上部分基层部队战士在训练时意外性较强,个人防护意识不足问题,导致部队训练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何对部队常见训练伤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防范,是部队关注的重点[1]。研究由此角度出发,就健康护理干预的实践成效展开分析,以观察对象部队发生训练伤官兵100例进行分组、对照探讨,过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部队发生训练伤官兵1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行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n=5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50)。观察组中,均为男性,年龄18-25岁,平均(22.37±0.68)岁;对照组中,均为男性,年龄18-28岁,平均(22.39±0.55)岁;将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所有部队官兵均符合入伍体检标准,且文化程度、训练时间、训练地点、训练内容等信息基本一致。

1.2方法

观察组实行健康护理干预:(1)处理措施:对于皮肤外伤,应先对皮肤破损深度以及程度进行评估,对伤口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如伤口较深,需利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充分清理创口,并配合破伤风治疗;如伤口为浅表皮擦伤,则需要利用碘伏对伤口及其周围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处理,如伤口为割伤,则需要先止血,再配合绷带固定处理,如伤口较大、较深,则需要立即缝合处理;(2)对于扭伤,在出现扭伤后48h内即需要对伤者伤处进行冰敷、压迫处理,如伤后24h内无出血、肿胀等异常情况,则可配合热敷处理,如患者伤情为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则需要立即予以外科清创处理;(3)对于训练性外伤,则应当叮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有效促进炎症、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缓解,避免加重损伤;(4)对于骨折伤情,如患者存在表情痛苦、冒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需立即予以保暖、预防休克等措施,如患者病情为闭锁性骨折,则可取夹板进行适当固定,后续送至医院就诊;(5)对于中暑患者,需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患者清凉、含盐饮料,如患者体温较高,需对其进行物理降温。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即针对部队官兵的训练伤进行健康宣教与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组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不同组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情况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部队官兵关节脱位、骨折等骨关节损伤、擦伤、刺伤等皮肤外伤、扭伤及器官损伤等训练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不同组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情况

组别

关节脱位、骨折等骨关节损伤

擦伤、刺伤等皮肤外伤

扭伤

器官损伤

总发生率

观察组(n=50)

0

1(2.00%)

1(2.00%)

0

4.00%(2/50)

对照组(n=50)

1(2.00%)

3(6.00%)

3(6.00%)

1(2.00%)

16.00%(8/50)

x2

-

-

-

-

4.0000

p值

-

-

-

-

0.0455

3讨论

当前,我国的各个部队的日常中,训练都是官兵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日常训练,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部队官兵的身体机能,还能够对部队的整体均是素质奇到改善效果[3]。但是,在日常实践训练过程中,部队官兵的训练强度较大,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部队官兵的个人防护意识较差,训练频率又较高,导致部队官兵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训练伤,由此使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都遭受损害。故有必要加强对部队官兵训练伤的处理力度,并且提升部队官兵的护理工作,定期组织部队官兵进行健康宣教,督促部队官兵形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日后的部队官兵日常训练中出现训练伤的风险[4]

本次研究中,即针对观察组部队官兵实行健康护理干预,健康护理干预的目的,即针对部队官兵日常训练伤起到防护效果,一方面,加强部队官兵的健康宣教,提升其健康意识,学习常见训练伤的防护措施,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降低训练伤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做好部队官兵训练伤的紧急处理,根据部队官兵训练伤的常见类型,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当发现训练伤官兵后,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干预,降低训练伤危害,保证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

[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部队官兵关节脱位、骨折等骨关节损伤、擦伤、刺伤等皮肤外伤、扭伤及器官损伤等训练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健康护理干预应用于部队官兵训练中,能够有效降低各类训练伤发生率,提升训练安全性,效果显著,临床可行性高。

参考文献

[1]李菁. 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243.

[2]林育红,曾华,念花,等. 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在军事训练伤伤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1):159-161.

[3]刘翠翠. 心理护理对降低基层部队新兵训练伤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194. 

[4]刘丽娟. 认知行为干预改善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 东方药膳,2020(7):87. 

[5]蒙津. 探析部队训练中最常见训练伤的处理与护理干预[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