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

刘景刚

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发展中心  天津市 30045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工作面临崭新局面,对“生态城市”理念的优化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总结分析相关工作方法策略,提升城市规划效果。本文首先介绍“生态城市”理念的时代价值,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多方面内涵。在该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把握城市发展与环境品质平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现状问题;改进路径

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构成要素,“生态城市”理念的核心价值作用愈发突出,理应立足实际需求,予以探索研究。当前城市化进程下,城市规划工作需始终融入“生态城市”理念方法,拓展延伸城市规划的生态性、内涵性与价值性。

1“生态城市”理念的时代价值

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要素类型诸多,需要采用优化合理的设计方法对要素间的关联交互关系予以控制,以形成整体化的规划效果。“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既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拓展丰富城市规划内涵,助力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生态城市”理念导向下,城市规划可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资源能源使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构造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结构体系,保障城市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要素的高度整合。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创新应用,在明确生态城市规划导向,设定生态城市规划目标路径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政策策略,在生态城市体系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城市规划工作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层面实现了有机统一[1]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内涵分析

2.1生态平衡理念

生态平衡理念是“生态城市”理念的基本构成内涵,其注重城市规划在生态系统平衡方面保持衔接统一,不得将经济效益作为城市规划水平的单一评价标准。按照生态平衡理念的方法要求,城市规划应密切分析本地区自然、地貌、气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充分有效利用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客观要素,降低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碳排放量,确保城市生态系统在特定使其范围内的平衡稳定,做到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2.2整体设计理念

“生态城市”理念利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城市规划各项构成要素进行优化匹配与衔接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整体设计理念方法,在城市整体宏观角度进行构造设计,严格执行整体化的设计规则体系,加大对新能源类型的应用力度,提高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品质,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整体设计理念应用中,设计人员应注重发挥本地区空间形态优势,对本地区自然生态参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2],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首要考量目标。

2.3空间适宜理念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步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根据“生态城市”理念的价值要求,立足城市规划目标功能,构造空间适宜的城市环境,为人们营造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形态,满足不同城市人群在空间维度层面的应用需求。为落实空间适宜理念,城市规划应紧紧围绕尺度、形状、分布、方式等条件,融合渗透生态循环发展观念,推动绿色生态城市规划有序推进。根据城市资源能源消耗需求,采用具有低碳节能性能的设计材料,避免城市生态环境受损。

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策略

3.1把握城市发展与环境品质平衡

根据“生态城市”理念的目标导向,在城市规划工作开展前,全面系统收集城市建筑结构、经济社会、整体布局等基础资料,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方法,明确细化城市规划的整体导向,以准确把握城市发展与环境品质的平衡。对影响生态城市规划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处理,深入分析和研究城市规划方案,对其中生态要素的配置与布局等作为科学评价,充分有效协调人口、交通、绿化等要素的最大环境承受能力。对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做出全面评估,就其生态性的体现与价值作出专业论证,并对各类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及时纠正“生态城市”理念应用中存在的偏差与不足,确保城市规划方案的完整性、有序性和科学性。

3.2加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与优化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其可在外界水分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发挥净水、吸水、渗水和蓄水等多方面作用,并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释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应分别确定水生态目标、水环境目标、水资源目标与水安全目标等,根据城市水体环境与径流等条件,形成优化可行的地区年径流量控制率分布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水资源相对不平衡等问题。城市规划系统构造应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对初步方案进行专业技术评估,确保其整体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优化城市规划各类要素的平面布置,确定项目规模,做好与园林、建筑、道路等要素直接的衔接配合[3]

3.3优化生态街区和生态道路的规划设计

街区和道路构成了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这同时也是“生态城市”理念融合渗透的主要面向对象。在生态街区规划设计中,可采用弹性化的设计方法,统筹考量城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口、交通与功能等需求,科学设计街道宽度和两侧建筑高度,优化城市规划要素配比比例,提高生态街区的协调性水平。围绕城市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要求,引入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规划设计理念,有效降低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生态负担。打造高效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管理体系,避免城市规划对本地区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有效生态资源利用率与利用价值。释放自然生态环境意识的吸引力,培养城市人群养成良好的绿色环保生活习惯,助力生态城市发展。

3.4合理布局绿色生态城市空间

立足整体,着眼未来,整合绿色生态城市空间资源,在城市主干线网络、景观植被、资源基础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处理,为绿色生态城市空间赋予更为鲜明的生态导向。以城市景观体系为例,应优先考虑和选择本地植物,以原始自然生态系统、资源为基础,减少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与浪费,打造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绿色生态空间整体。加大对原始生态系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留自然景观要素和恢复湿地系统等,把握现代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点[4],确保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与自然生态圈建设中,则应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加强城市发展生态评价,构建生态环境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理念的关键价值作用决定了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围绕基本目标需求,精准把握“生态城市”理念的多项内在要求,宏观审视“生态城市”理念对于完善城市规划价值体系的现实作用,从整体层面建立健全“生态城市”理念规划导向,设定具有价值导向的城市规划路径方法,为全面彰显“生态城市”理念实践作用奠定基础,为促进城市规划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拜振国.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与发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13-15.

[2]张楠.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简述[J].数码设计(电子版),2022(12):159-161.

[3]林建桃,钟蕾.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下的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J].艺术与设计,2022,2(10):72-74.

[4]吴书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协调[J].新型城镇化,2022(1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