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影像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如何提高影像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谭翠敏

450803199708109181 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528400

摘要:医学影像设备是医院诊断病人时常会用到的设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影像设备应用于临床,如何做好相关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也面临艰巨挑战。随着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求的提出,也使得各医疗机构开始注重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医学影像设备开展质量控制,借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的同质化管理,助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工作。

关键词:影像医学;诊断;准确性

引言

影像科是由专门培养的医生利用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技能,开展辅助治疗、临床诊断和试验的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为临床科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面,各医院影像科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基层医院也不例外。但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并没有认识到影像科的作用,依然将其停留在一般医技科室的辅助作用上,进而忽视了对影像科的科学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需求。对此,基层医院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在人员培训、自我防护、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此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1背景与现状

不同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不能互认,既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对宝贵的医疗资源造成了浪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在一项涵盖多家三级和二级医院的研究中,57.95%的患者和38.46%的医务工作者认为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程度一般,在二级和三级医院中重复影像检查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和25.40%。在另一项覆盖全国26个省份的调查中,41.82%的患者进行了重复的影像检查,其中有15.22%的重复检查影响了疾病诊断。检查结果互认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不同医疗机构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输出一致的检查结果。然而很多医院现有的设备质量控制水平不尽如人意,导致设备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输出结果可靠性降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导致结果互认无法迈出第一步。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为实现医学检查质量同质化、促进检查结果互认,应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器械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运转状态,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2提高影像医学诊断的准确性的策略

2.1制定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以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标准主要分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等。

通过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标准是在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时所共同遵循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是实现同质化生产或管理的最主要依据。因此,通过制定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医学影像设备的同质化管理。通过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可以为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联合多家医院和制造商共同编制了《医用影像设备临床使用与质量控制规范》系列标准,共包括DR、数字胃肠机、数字乳腺机、CT、DSA、MRI、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设备等10类设备。标准对10类设备的临床使用安全、维护保养、质量检测、档案管理做了定义、要求并提出了方法,为医疗机构医学工程师提供了规范性文件。

2.2互认区域质控规范体系

纳入区域互认体系的医院,应当针对结果互认检查项目相关的医疗影像设备制定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为了做好医学影像设备质控、推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建立设备从入院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规范是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现有质控标准主要针对设备性能参数的检测,不足以达到结果互认的要求。因此,在结果互认区域内应当制定一套覆盖广、标准化、易落实的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全生命周期质控规范体系。建立互认区域内影像数据共享平台,从人才队伍培养、临床使用培训、设备安装验收、维护维修、不良事件管理、计量与质控、报废管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形成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方案(图1),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借由基层医院设备质控的落实,推进区域医学影像水平同质化管理。

图1 结果互认区域质控规范化体系建设

2.3及时杀菌消毒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既能有益于医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也能给患者营造舒心的氛围,减少压抑感,更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强防护能力。新冠肺炎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如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所以需要对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设备器械等进行消杀。应当严格按照《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要求,在影像检查室保持通风的基础上,每天对检查室空气、等候椅、检查设备、患者进出通道开展消杀工作。检查设备采取“一用一消毒”和分时段定时消毒的方式,每名患者检查完毕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擦拭设备、仪器表面,不耐腐蚀的设备表面用75%乙醇擦拭消毒,确保消杀有效果,不留空白和死角。

2.4计量检定

医学计量是旨在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测量科学,是保证医疗设备检测精准、结果可靠的有效方法。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建立院内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的责任、流程、方法、记录等。确定需要计量的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准备计量工具和设备,按照计量管理制度进行计量工作,记录计量结果,并对计量结果进行复核,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好计量工具和设备维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标准状态。

结语

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是民之所向。做好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影响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设备自身因素、操作技师因素、读片医生因素、网络传输因素等,而医学影像设备自身则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台自身不合格的设备,即使遇到最好的技师、最好的医生也不会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因此须要加强对医学影像设备自身的管理。通过对医学影像设备开展质量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自身因素的影响,提升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助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当然,开展好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工作,须要在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地方、行业、国家相关标准,以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为基础,不断推进完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参考文献

[1]肖晓华,苏茹茹,潘振威,等.二三级医院影像学检查结果互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5):20-22.

[2]孙刚,魏梦迪.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3):334-336.

[3]迟琳琳,赵彪,马明珠,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87-190.

[4]邓玉林.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