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训练结合视觉训练治疗斜弱视患儿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弱视训练结合视觉训练治疗斜弱视患儿的临床观察

闫茹

渭南市第二医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目的:探究斜弱视患儿实施弱视训练与视觉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斜弱视患儿84例随机均分为LH组(n=42)以及DY组(n=42),DY组患儿实施弱视训练,LH组患儿实施弱视训练联合视觉训练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LH组患儿屈光度高于DY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LH组患儿视力均高于DY组(p<0.05)。结论:对斜弱视患儿开展弱视训练联合视觉训练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忽而的屈光度与视力,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弱视训练;视觉训练;斜弱视患儿

引言

斜弱视是儿童群体常常患有的眼部疾病,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1]斜弱视疾病的病因相对复杂,多发于儿童群体,尤其是早产儿斜弱视发生几率极高。相关研究指出,早产儿群体的斜弱视发生机率达到5.6%,影响其生活质量。[2]斜弱视患儿需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本文是对斜弱视患儿实施弱视训练与视觉训练的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斜弱视患儿84例,将患儿随机均分为LH组以及DY组。如表1所示,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

表1基本资料

项目

LH组(n=42)

DY组(n=42)

性别(例)

22

23

20

19

年龄(岁)

平均年龄

6.35±1.03

6.26±1.17

弱势程度(例)

轻度

26

25

中度

11

13

重度

5

4

注视性质(例)

中心注视

14

10

偏心注视

3

3

弱势类型(例)

屈光不正性

16

17

屈光参差性

14

12

斜视性

7

7

视觉剥夺性

5

6

1.2治疗方法

1.2.1弱视训练

DY组患儿进行弱视训练治疗。

第一,利用弱视训练仪对患儿开展刺激训练、精细训练、同视训练、融合训练以及立体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设备,患儿双眼差别需要控制2周期以内,每次训练15min左右,每天可开展2次仪器训练。

第二,组织患儿参与串珠子的游戏,活动每天开展两次,游戏活动每次开展的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

第三,组织患儿开展绘画训练,可现在白纸上利用虚线绘画出卡通动物模型,遮盖患儿的优势眼让患儿开展描虚线的练习活动,活动每天开展两次,游戏活动每次开展的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

第四,组织患儿开展两眼交替注视训练,通过在距患儿一定距离的区域放置某一件物件,由患儿左右眼进行交替注视辨认,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训练距离,每次训练15min左右,每天可开展2次仪器训练。

1.2.2弱视训练联合视觉训练

LH组在实施弱视训练的基础上开展视觉训练。

第一,对于视力小于0.4的患儿开展视觉刺激训练,在患儿紧密双眼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摩擦双手生热后放到双眼上,适当对眼部进行按压。

第二,对于视力≥0.4的患儿采取融合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将两支铅笔树立在距离患儿双眼45cm左右的地方,患儿需要直视铅笔3min,之后向铅笔后更远距离的事物眺望,每次开展15min,每天需要开展3次该训练。

第三,应用红光闪烁仪对幼儿开展调节功能训练,而配镜的患儿需要在佩戴眼镜开展治疗,针对中度与重度的斜弱视患儿应用单频档,对于轻度斜弱视患儿应用调频档,每次训练活动开展10min,每天开展一次训练活动。

1.3观察指标

第一,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

第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

由表2可知,治疗前LH组与DY组屈光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H组患儿屈光度高于DY组(p<0.05)。

表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DY组

42

-3.2±0.63

-0.4±0.2

LH组

42

-3.2±0.68

-0.9±0.8

t

0.657

1.572

p

>0.05

<0.05

2.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

由表3可知,治疗前LH组与DY组视力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LH组患儿视力均高于DY组(p<0.05)。

表3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6个月

DY组

42

0.35±0.27

0.44±0.36

0.67±0.18

0.81±0.17

LH组

42

0.35±0.21

0.59±0.41

0.81±0.22

0.92±0.25

t

0.568

1.356

2.779

5.50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斜弱视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患儿的眼部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但是受到斜弱视疾病的影响,患儿的视觉体验极差继而导致其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加之斜弱视患儿存在畏光以及视觉疲劳的症状,大大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斜视与弱视存在相关性,且斜视是导致患儿弱视重要因素,而斜视具备可逆性,及时开展干预治疗可逆转患儿的斜弱视。

[3]儿童群体的神经系统、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借助视觉功能训练可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低领儿童视觉可塑性极强,在6岁之后视觉将会逐步减弱,借助视觉刺激训练、融合功能训练以及调节功能等训练方法,可帮助斜弱视患儿构建良好的视觉功能,进一步提升患儿的视觉清晰度。弱视训练可让患儿的双眼保持协调统一的调节功能,促进患儿立体视的形成,帮助患儿恢复自身的视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LH组患儿屈光度高于DY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LH组患儿视力均高于DY组(p<0.05)。

总言之,对斜弱视患儿开展弱视训练联合视觉训练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儿的视力功能,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绮琼,郭俊豪,蔡欣,李达,马丽娜.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视觉功能训练治疗小儿斜弱视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3):150-154.

[2]倪连红,李丽兰,缪羽,刘慧茹.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正向暗示在斜弱视患儿训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155-158.

[3]赵成,鄢涛.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及遮盖疗法治疗成人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2005-2007.

[4]谢素贞.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9):1195-1196.

[5]李树铭,肖新妹,吴幼青.定期开展学龄前儿童视力普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儿童弱视[J].黑龙江中医药.2019,(4):136-137.

[6]冯春杰,孙晓鸿.视觉治疗训练对斜弱视患儿的视力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18,(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