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关于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

霍金霞1史庭坤2

1身份证号:152104198810031629

2身份证号:32108819841221545X

【摘要】在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抓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的发展,却忽略了对环境工作的重视,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反之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要想保护好环境,离不开环境建设工程,而环境监测则是环境工程中的核心部分,环境监测主要反映了环境质量问题,同时也为环境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本文主要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环境质量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工程;监测;质量;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反映了某一地区或是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为环境的管理和环境污染的源的控制,及环境规划等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环境监测站监测出来的环境质量报告,直接反应了当地的环境质量的好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劣程度。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力量,和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国家环保局已正式启动环境监测质量活动,并在各地纷纷建立环境监测体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社会里。

一、现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现阶段,很多环境监测人员大多数是来自实验或现场监测的下岗职工,他们对现今的环境监测知识掌握程度还欠缺,在对环境的监测数据结果的分析和质量控制报告的分析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二)质量管理技术与技术监督不匹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不在单一的监测水、空气、水、声等,现又有了增加了新的监测领域,主要有土壤、生物等。由于新的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和新的监测仪器不断的引入,导致原有的管理办法和和控制技术很难满足现在的需求,QC结果缺乏科学判断,目的性不明确。质量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现今的环境监测需要。比如,原有的质量管理只限于盲样考核,理论考核,和能力验证等。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从整体上来看,人们在环境和利益面前的选择,选择利益的倾向更大于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境属性是公益性,人们无法从中获取利益。政府部门在环境工程中的投入真是少之又少,即便他们已经设立了环境监测站,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进去,而做的最多的就是做好实验室内的环境监测质量,却忽略了室外的环境质量。

(二)对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的控制力度不够

我国人口的贫富差距很大,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城市,它们的环境监测站的配置低下,对于室内环境监测来说,缺乏基础的监测设备,而且监测空间不足,难与现今的环境监测进行媲美。最基本的室内环境监测质量都很难控制的很好,更不用说室外的环境监测了,这样的环境监测信息的有效性很难确定。

(三)监测方法陈旧

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也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环境监测的经验,也在不停的改变监测工作的手段,但是相对于国外一些环境优的城市来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补充。比如说我们的环境监测站,都是依靠人工来进行采样并进行实验的,而实验设备也只能对一些肤浅的东西进行研究,并且实验数据也很难证实其有效性和准确性。整个实验数据缺乏科学验证。可见,这样的工作方式将给我们环境监测人员带来多大的工作压力。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督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将日常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对环境监测工作监督的目的。如果在环境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上级请示,并进行内部的核实,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环境监测的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监测技术。同时,也要对上一阶段的管理进行总结和对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安排,使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可见,只有将管理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力度

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力度,就必须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样才具有管理的实效性。具体的落实方法有以下几点:(1)质量管理的步调要一致。主要是将质量管理进行细化,并通知给每个部门,以降低管理的难度。(2)总结每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并作出评价,对其不足或疏漏的地方,应当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于管理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应当做好预防准备。(3)对于工作人员反馈的问题,要做好收集,并提交给管理机构,由领导对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效性,进而提高了管理质量。

(三)建设薄弱环节的监督体系,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我们在做空气和水污染的监测时往往都是很复杂的,对监测的结果很难确保真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监测时一定要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对于监测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做好这一环节的环境监测工作,记录好监测所用的所有工具,及其数据的记录,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只有做好薄弱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效率。

(四)发挥仪器的最大效用

监测部门在不同的监测工作中可能会购进新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目的就是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很多的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根本发挥不出来新设备和新仪器的最大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管理单位应该有计划的对各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新仪器和新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保养和操作的培训。从而发挥仪器和设备的最大效应,及其使用寿命。

(五)完善人员的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就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让员工能够按照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工作,其次是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进而将仪器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第三就是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并能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通过完善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监测质量有很好的保障。

结束语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已经拥有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但是,与国外的其它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更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创建出一支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从而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浅谈环境应急监测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09)。

[2]王春风,张风杰,王传涛.环境监测安全防护浅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03).

[3]陈红霞,张永成.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04).

[4]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5]李悦,韩旭,孙翠菊.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