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疗效

胡继成 ,幸荣臻 ,刘长城 ,韩利坤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目的 探讨在早期肾癌治疗中,采用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6例早期肾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经腹人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腹腔人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应用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指标。

【关键词】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早期肾癌;疗效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ren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and 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p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nsabdominal human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troabdominal human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The surgical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feed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cancer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feeding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 Key words 】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Early renal carcinoma; Curative effect

肾癌是一种起源于肾脏实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位居第二【1】。早期肾癌多采用剖腹术,但因切口较长,创伤较大,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对腹腔镜技术的熟练,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已逐步替代传统的剖腹手术,成为目前肾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2】。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手术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选取我院早期肾癌患者76例,旨在探讨经后腹腔人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6例早期肾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45~70岁,平均(55.21±4.32)岁,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观察组年龄46~71岁,平均(55.23±4.46)岁,男患者23例,女患者15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经腹人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患者正常体位上静脉穿刺1.0 cm,置入气腹,置入腹腔镜,于腹直肌肋缘下2.0 cm,腋前线平脐水平处,腋前线平髂脊处,插入套针,在腹直肌外侧肋下2.0 cm处,在腋前线,在平脐水平点,在平髂脊上,将套针插入,在腹内切出上升和下降的结肠旁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剥离肾脏和肾周的脂肪,使肾脏和肾脏内的脂肪间的粘连,暴露肾脏的肿瘤和肾脏的周边,并在肾门区缓慢钝性剥离,沿着肾动脉的脉搏,打开血管鞘套,将肾动脉完全游离,然后在肾瘤缘0.5 cm处切断,电凝止血,然后用24条可吸收的可吸收线将肾脏的实质缝起来,松开,恢复肾脏的血液供应,最后将气腹压降到3-5 mmHg (1 mmHg=0.133 kPa),取出手术工具,放置引流导管,封闭切口。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腋后线下,在十二肋骨下,做2.0 cm的穿刺口,将其插入到十二肋骨下,以血管钳夹分开腰椎筋膜,放置水囊,扩大腹膜,然后在腋下,髂骨上2.0 cm的位置,腋前线下2.0 cm的位置,插入套针,清除腹膜后脂肪,切断腰椎肌肉,将肾周筋膜和肾脂囊沿肾脏实质的位置,并将肾小管和肾脂囊沿肾脏实质的位置进行纵切。将肾实质和肾周脂肪进行分离,利用超声锐性地将粘连分开,将肾肿瘤和周围的肾实质显露出来,利用超声刀慢慢地、钝性地分离出肾门脂肪,沿着肾动脉的脉搏,将血管鞘打开,利用直角钳对肾动脉进行充分的游离,利用血管夹,夹闭肾动脉,利用超声刀在肾肿瘤的边缘0.5 cm处进行切割,利用双极电凝止血,再利用24可吸收缝线,将肾实质进行缝合,然后打开血管夹,恢复肾血供,在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撤回手术器械,留置引流管,将切口封闭起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相关指标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有关治疗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恢复进食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8

175.13±55.24

24.18±5.21

6.23±1.26

对照组

38

248.23±70.26

49.23±11.54

8.54±1.87

t值

4.805

12.196

6.315

P值

0.000

0.000

0.002

3讨论

肾癌(RCC)是一种原发性尿路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目前,临床上对肾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在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腹腔镜技术也逐步被运用到了肾脏部分切除术中,与开放的肾脏部分切除术相比,它可以减少手术切口,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并且可以直接在腹腔镜下进行患者的腹部探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肾脏肿瘤的分布位置以及肿瘤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肾脏肿瘤的微创手术【4-5】。后腹腔镜下的肾脏部分切除术不需要剖开患者的腹膜,可以在较低的腹膜压力下,在腹膜后间隙形成工作通道,在较低的腹膜压力下进行手术。

结果表明,经后腹腔入路在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经腹人路手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早期肾癌的基础上,采用后腹径路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地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心宽,万里军,朱剑勇,等.腹腔镜下经腹腔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06):1078-1079.

[2]韩生禄,刘海莲,付德来,等.不同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临床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01):33-36.

[3]刘佳勋,夏建宇,於建鹏.侧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8,7(01):11-13.

[4]韩修武.腹腔镜微创治疗肾癌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3):933-936.

[5]刘永胜,李崇巍,王鹏等.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