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呼吸内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狄云

盱眙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习中的效果,以提供指导医学教育的实践依据。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10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50名学生。观察组接受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我们记录了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并使用相应的教学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6岁,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对照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4岁,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经过研究期间的教学介入,观察组学生在呼吸内科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增强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呼吸内科;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引言

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培养具备优秀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医学生至关重要。呼吸内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因此,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呼吸内科学习中的差异,观察组将接受一种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将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希望评估新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教育中的效果,并为医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了10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50名学生。以下是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描述:

观察组:总人数:50名学生。平均年龄:23.6岁。年龄范围:20至26岁。性别分布:男性25人(50%),女性25人(50%)。入学年份:2019年至2022年之间

对照组:总人数:50名学生。平均年龄:23.4岁。年龄范围:21至25岁。性别分布:男性24人(48%),女性26人(52%)。入学年份:2018年至2021年之间。

在选择学生时,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入学年份等方面的均衡性。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式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幻灯片演示等方式传授呼吸内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指导:学生在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包括观察病例、参与病历讨论和进行病例分析等。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和进行病例讨论等。实习培训:学生参与临床实习,观摩和参与呼吸内科相关的诊疗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

为了评估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以下评估方法:知识测试:学生将接受一次针对呼吸内科的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评估他们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评估:通过模拟病例、实际操作或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临床技能应用能力,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等。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包括提问问题、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等。学习兴趣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呼吸内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反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种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参与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临床案例学习:通过真实临床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彼此交流、协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创新教学工具:引入多媒体技术、虚拟实境和模拟器等创新教学工具,提供更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评估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以下评估方法:知识测试:学生将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知识测试,以评估他们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技能评估:通过模拟病例、实际操作或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临床技能应用能力,以反映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发展的影响。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包括提问问题、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等,以反映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学习兴趣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呼吸内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评估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以上评估方法将在研究期间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关数据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1.3观察指标

知识成绩:通过知识测试的成绩来评估学生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将学生的得分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技能评估:通过实际操作、模拟病例或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临床技能应用能力。采用评分量表或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记录学生的提问次数、回答问题的质量和数量、主动参与讨论的频率等指标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呼吸内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采用评分量表或问卷调查工具,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将使用SPSS 24.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观察指标的数据,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均值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ANOVA)等,以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和显著性。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将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 < 0.05,即当统计结果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样本的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可由表1显示。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呼吸内科学习效果上的比较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知识成绩

85.2

77.9

3.62

0.001

技能评估

8.5

7.2

2.18

0.034

参与度评估

4.6

3.8

2.57

0.014

学习兴趣

8.9

7.1

4.12

<0.001

3讨论

综合以上讨论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新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增强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新教学模式在知识成绩、技能评估、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因此,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虎,黄英,何建,等. 基于任务驱动的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住培带教中的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3-5.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20.15.002.

[2] 刘广杰,李然,刘涌,等. 双语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188-191. 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15.11.054.

[3] 吴珺,王会娟,沙玉英,等. 支气管哮喘临床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4):147-150.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22.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