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PDCA循环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中的应用

施庆庆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摘 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情况,该院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率为68%,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防范措施,自2020年6月起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知晓率的管理中,比较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的知晓率。结果:从2020年6月至年底,该院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率提高至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率,让患者能够更快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安全[1-2]

【关键词】PDCA;精神科护士;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率

血检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等提供基础判断依据,是临床检查中的重要工作。精神科患者通常精神症状比较丰富,认知功能受损,对存在的躯体不适有时表达不清,护理上容易忽视躯体异常,为了尽早发现患者躯体疾病和采取治疗,及时知晓血检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能够更快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PDCA循环法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被认为是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3-4]。我院从2020年6月开始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有效分析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不全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了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在我科精神科住院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5月未应用 PDCA循坏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 2020 年 6月至 12 月应用 PDCA循坏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5月份经过质控组检查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七知道”掌握情况显示,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血检异常值(电解质、血糖、白细胞、血红蛋白、血锂浓度等)的知晓情况不佳,2020年5月血检异常值护士全部知晓占68%。

2 方法

 

2.1 计划(Plan)

2.1.1 根本原因分析(1)护士因素:①少数护士责任心不强或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异常值的重要性及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②某些护士存在偷懒心理,未去查看自己负责的患者今天采血检查及血检结果;③认为没有什么特殊不需要关注或认为医生会关注;④部分由于他人代接电话或者代查忘记未交接或交接不清;⑤不熟悉异常值查看流程,相关制度执行力差;⑥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所服用对药物以及药物副反应不熟知。(2)环境因素:①少数报告因工作繁忙遗忘或人力不足而造成遗漏[3];②机器故障。(3)方法因素:①护士的工作流程不够标准;② 血检异常值在电脑系统上的接收流程不够完善。(4)其他因素:①化验室在进行标本检验时操作不合格导致结果有误差;②各方面的考核力度不够;③管理松懈。

2.1.2 制定对策。针对主要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护士责任心:①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② 开展相关异常值导致不良后果的培训,并注重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和考核;③定期考核全院精神科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七知道,尤其是对患者血检异常值掌握情况的检查;④重新制定精神科责任护士日常工作流程;⑤规范制定电脑系统的血检结果查看流程。(2)加大对责任护士的检查考核力度:①考核力度,与奖金绩效挂钩;② 护理部组成相关质控组成员并且进行每月至少检查3次以上;③检查结果护士长在晨会报告上告知。

2.2 实施(Do)

2.2.1 建章立制。护理部在原有相关制度和流程的基础上又修订和完善了《安全制度》、《血检结果查看流程》、《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护理质量考核办法》等制度和血检异常值专项督导检查表,从制度上保障精神病住院患者的安全。

2.2.2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①加强相关培训:护理部每年不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护士开展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警示教育、新技术、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并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②护士长随机抽查低年资护士对漏看血检异常值所导致的危害。

2.2.3 强化管理。(1)职能部门:①定期组织开展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反馈查房结果,并及时追踪整改措施执行情况;②护理部可以不定期督查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对护士开展三基考试;③严格执行并加大奖惩和考核制度;(2)临床科室:①病区质控小组定期开展常态化的病区质控活动,加强科室护理质量关键环节的监管;②倡导“医护协作无缝隙”的理念,医护之间要加强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实施的交流,避免出现医护之间互相矛盾;③在科室内部进行相关异常值导致不良后果的培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强化护理相关核心制度的落实。

2.3 检查(Check)

本阶段重点加强对实施效果的检查与考核,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学习培训效果显著,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安全;管理有效执行,质控部门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馈,病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医护协作更加协调;效果显著。

2.4 处理(Action)

自2020年开始应用PDCA循环,至2020年底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提高至90%,效果十分显著。但仍存在仍有极少数护士对异常值的知晓意义认识不深刻,存在应付了事的态度,检查考核还不够,导致仍存在知晓不全的问题,将转入下一个循环。

2.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自2020年6月起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知晓率的管理中,比较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的知晓率。结果:从2020年6月至年底,该院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知晓率从68%明显提高至90%,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两组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知晓率比较(见表2)。

 配对差值

讨 论

血检是临床检查中的重要工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评估等提供依据。精神科患者通常精神症状比较丰富,认知功能受损,对存在的躯体不适有时表达不清,护理上容易忽视躯体异常,为了尽早发现患者躯体疾病和采取治疗,及时知晓血检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能够更快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PDCA循环法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控制、全程互动,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6]。运用PDCA循环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效果评估、处理反馈[7-8],使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血检异常值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提升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让精神科住院患者能够更快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9],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安全,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10]

【文献引用】

[1]李霞,陈凤云,王青.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144-146.

[2]Kevin McHale,Darrell Griffith,Joe Barry Carrol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time window for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J].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2019,23(8):570-573.

[3]朱聪鸽,刘自欣 .鱼骨图分析法与PDCA管理模式在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点评中使用的效果分析 [J]. 抗感染药学,2019,16(4):616-618.

[4]肖萍香.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进门诊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J]. 医疗装备,2017,30(21):54-55.

[5]邹礼军.运用PDCA循环缩短急诊科重点病种在抢救室停留时间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8):155-158.

[6]卢莉,汤翠 .PDCA 循环法在预防门诊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5):134-136.

[7] 高兴,张云,梁佳丽.六西格玛管理法在优化急查检验报告单 等待时间中的应用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 13(5):188-189.

[8] Kevin McHale,Darrell Griffith,Joe Barry Carrol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time window for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J].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2019,23(8):570-573. 

[9]黄馨瑶,李雪玉,赵文静,等.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标准化风险管理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 ,(10):163-168.

[10]叶日珍,谢文娴 .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注射室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697-1698.

通讯作者:施庆庆,女,1993,护师,本科,182604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