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思考

廖树旺

广东永固土地工程有限公司   524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通过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提升遥感和GIS技术应用水平、引入先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农业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调查与评价方法存在数据滞后、指标单一和评价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为了提高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质量,本文将从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提升遥感和GIS技术应用水平、引入先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农业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1、耕地后备资源的概述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作为潜在农田或可供耕种的土地资源,具备一定农业生产潜力但目前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土地的减少和耕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潜在的耕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通过科学、全面地调查和评价,可以确定可供农业生产的后备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并为未来的粮食生产提供保障。因此,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概述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2.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信息,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图层叠加,识别潜在的耕地后备资源。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土地信息,并提供空间分布的数据基础。

2.2 土壤质量评价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土壤的肥力、养分含量、质地、排水状况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可耕性,从而确定可供农业利用的后备土地。

2.3 土地适宜性评价

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土地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适宜程度。这种评价方法能够确定不同作物在后备土地上的适宜性,为农业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等,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量化土地的生态贡献。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评估后备土地的生态效益,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2.5 综合利用多源数据

结合地理空间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后备土地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土地的潜力和限制,为合理利用后备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键指标和技术手段

3.1 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对后备资源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包括农田、草地、林地等分类,可以准确了解每一类土地的潜在农业利用价值和生产潜力。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选择[1]

3.2 土地质量评价

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是衡量耕地后备资源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手段。评估土壤的肥力、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排水状况等指标,可以了解土壤的生产力和适宜种植作物的能力。这些评价指标可以通过野外土壤取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

3.3 土地适宜性评价

考虑土地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评估土地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适宜程度。这涉及到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来量化土地的适宜性。

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改进对策

4.1 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

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是改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键对策之一。以下是一些扩充内容:①多层次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应涵盖不同层次的信息,包括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的数据。国家级数据可以提供整体的土地利用情况和资源分布,区域级数据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土地特征和土壤质量信息,而地方级数据则可以提供更精细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生产实况数据。②多源数据整合: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包括遥感数据、田间实地调查数据、农业统计数据等。通过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提供更全面的土地资源信息。③强化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测量土壤性质、观察植被状况等,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④利用无人机技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调查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信息[2]。无人机还可以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土地光谱特征,从而对土壤质量和植被状况进行评估。⑤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或数据库。通过共享数据资源,可以避免重复调查和数据浪费,并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4.2 提升遥感和GIS技术应用水平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地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这些影像数据不仅可以提供关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状况和土地变化的信息,还能够获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多时相影像的对比分析,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有助于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趋势,并为农业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检测土地的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等指标,为农作物生产和土地质量评估提供关键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可以集成和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地理数据。GIS技术通过地图显示、数据叠加分析、空间查询等功能,实现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GIS,可以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将土地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此外,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可以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地理数据,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开发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模拟不同农作物种植方案的效果,并进行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估,从而帮助农民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农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方案。

4.3 引入先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引入先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是改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键对策之一。①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建立基于物候期、生长周期和气象因素的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更精确地评估不同农作物在特定土地上的适宜程度。这种模型结合了作物的生长特征和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帮助农民和决策者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案。②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通过定量化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衡量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从而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作物的种植选择。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土地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这样的模型可以量化土地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贡献,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估。④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将多个关键指标综合考虑,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通过将这些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计算,可以得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4 融合农业技术与信息化手段

融合农业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是改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对策之一。农业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了解耕地后备资源的情况。①农业传感技术:利用农业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指标。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在耕地上收集数据,农民和决策者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状况,并根据数据调整灌溉、施肥和农作物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②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设备和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和远程监控。通过与农机具、灌溉系统等设备的联网,可以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的关键数据,例如作物生长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精准农业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并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③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挖掘和模式识别,发现潜在的关联和规律。这些分析结果可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农作物种植选择、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④移动应用与云平台:开发移动应用和云平台,为农民和决策者提供便捷的耕地后备资源信息查询和交流渠道。通过移动应用,农民可以实时了解耕地资源的特点和可利用性,获取种植技术和管理指导。而云平台则可以提供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促进农业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结语

本文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改进对策进行了综合探讨。通过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可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遥感和GIS技术应用水平,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空间信息;引入先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实现更科学、综合的评价;融合农业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的效率。这些改进对策的实施将为农业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耕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元庆.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8.

[2]段宏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J].辽宁自然资源, 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