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探讨

骆红兰

河源市源城区下城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和深入,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重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时代德育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了提升教育成效,打造科学德育模式,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让学生在良好的家校环境下茁壮成长。文章分析了基于家校合作视角开展小学德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德育;策略

引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小学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有机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这就意味着,要想有效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必须重视家校合作。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理念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急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教师作为学校德育的开展者,需要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来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其中,家校合作的德育模式,能提升德育的连贯性、系统性,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新时期德育必须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基于家校合作视角开展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一)利用双方优势推动德育开展

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小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心较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在儿童性格养成、习惯养成、价值理念养成方面几乎有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动和代替的。另一方面,相对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又有着自身的优势,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学校教师在德育方面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德育上具有各自的优势。实行家校合作,可以利用双方的不同优势推动德育的开展,优化德育的成效。

(二)帮助教师更好实行因材施教

学校道德与针对的是整个学生群体,教师面对班级众多的学生,难以考虑到个体的各个方面,导致教师在德育中容易存在笼统性。同时,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容易陷入主观性误区,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不足以涵盖学生道德养成的方方面面,也无法体现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而开展家校合作,则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层面上的不同方面,了解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可以减少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结合实践来看,不少家长都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愿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孩子道德习惯的培养。然而,家长毕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家长更重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态度和习惯,对学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社交美德则缺乏引导;部分家长虽然重视德育,但采用的教育方式却是理论说教、批评责骂,缺乏教育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家长在德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引导和纠正,可以有效地消除家庭教育存在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于家校合作视角开展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

家校合作这一次并不新鲜,但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却较为浅显。不少家长认为,家校合作便是教师对家长传达教育内容,让家长予以督促,或者将家校合作与家长会等画上等号,这些理念显然显得片面。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德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制定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并与教师形成教育默契,共同推动孩子成长。家校合作的理念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合作内容的全面性,在过去家校合作主要关注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养成,而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涉及较少。二是要注重连贯性,不能仅仅通过一两次家访和几次家长会,便完成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合作,应融入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让学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引领下健康成长。

(二)丰富家校合作的形式

优化家校合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关键要丰富家校合作的形式。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主要包括:教师请家长来校沟通、家访、家长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暂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新的家校合作平台。首先,建立家校会,邀请少数家长作为家校会的代表,协助教师和家长进行家教合作。例如,学校可以借助节日契机,如母亲节、中秋节等,邀请家长来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这些活动信息、教育宗旨和内容等的传达,可以通过家校会进行。其次,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定期发布德育计划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到学校德育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德育内容进行细化,通过微信群引导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德育。例如,本月的德育计划围绕生命教育展开,教师可以发布生命教育的影片,让家长带领孩子一同观看,并询问孩子心得。最后,暂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方法通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发布在微信群,引导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以更加科学先进的教育形式对待孩子。

(三)重视对学生开展评价

学生评价是小学德育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工作,打破传统学生评价工作由教师独自包揽的局面。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考虑到小学生成长速度迅猛,身形特征也在持续变化,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学期中、期末三个时间点,发布学生评价调查内容,分别从家长视角和学生自身视角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同时,但是也要围绕学生在学校里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结果,督促学生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我,也让家长进一步意识到德育的重心。

三、结语

家校合作是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更好地督促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借助信息技术等路径,打造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微信群、校园活动、学生评价等促进家校合作在德育领域中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婷.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智力,2023(09):131-134.

[2]郭晓英.家校合作视野下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75-76.

[3]王小研.互联网模式下促进家校合作开展德育的研究[J].智力,2022(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