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研究

仵芳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目前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特点,并对如何开展临床居家治疗护理进行了多角度阐述,希望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抑郁障碍;老年;临床特点;护理干预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引发抑郁障碍,关于抑郁障碍的预后,有相关研究显示,有20%的患者会处于持续病态当中,有60%的患者病情会多次复发,有20%的患者完全持久恢复正常。在为抑郁障碍老年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护理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医治方案。

一、抑郁障碍相关概述

作为当前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长期且连续的心情低落,也是当前时代下人们最重要的心理疾病类型。在临床中,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心情低落、情绪长期低落消沉,到最后会出现厌世、悲观、痛苦和自卑的负性情绪,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或倾向。而且患者会随着抑郁障碍症状的加深,出现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思维紊乱、妄想、幻觉等精神分裂症状。对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来说,他们有的患病多年,可能已经经历数次自杀,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需要针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社会支持、应对行为以及应激状态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情感障碍

对于老年情感障碍的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长期存在的抑郁心境,容易被激怒,敌意较大,但相比较青壮年患者来说症状相对较差。老年情感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绝望、悲观、孤独感。郁郁寡欢、无精打采等,患者的情感反应迟钝或淡漠。

思维障碍

因为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再加上有一定的妄想症状,患者会出现主动性语言减少,应答反应缓慢,思考问题困难的情况。而且有部分老年患者对不愉快的往事会经常回忆,导致自己的痛苦逐渐增多,对自我评价持续下降,逐渐产生自罪、自责、厌世的观念。

认知功能减退

大部分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而且有比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无语论述判断能力还是计算能力,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也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意志和行为障碍

这一症状的出现,主要呈现的临床特点是遇事犹豫不决、依赖性强、主动性下降、行动缓慢、回避社会交往。尤其是随着老年患者卧床时间的增加,很多患者会出现“无欲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或企图,而且行为坚定,很难进行长时间有效防范。

躯体症状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常伴随躯体不适主诉及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躯体不适症状为消化道症状。患者的日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便秘、腹胀、食欲减退等,还会伴随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躯体性焦虑病症时,会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掩盖作用,所以也被称为隐匿性抑郁。

三、老年抑郁障碍临床治疗护理措施

对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来说,因为他们自身特点的特殊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及时消除老人的消极情绪,对生活事件能够积极面对处理,提高其环境耐受力和适应力。而且老年抑郁障碍病症的出现,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性格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需要针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日常护理照看措施。

健康教育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家属,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都要对关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和信心。

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内心想法要认真、耐心倾听,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为其提供支持性心理治疗。而且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有健康的认知心态。

康复护理

为了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程序性肌肉放松、内外环境想象等,让患者的思想和身体逐渐放松,从而使他们的交感神经活动性有所降低。并搭配适当的运动干预,通过做操、散步、太极拳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免疫力。

社会交往护理

要让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也可以设计简单易完成的活动,激发出患者的参与积极性,帮助患者获得正向经验,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患者家属来说,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对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及时解答,调整好家庭适应能力。

生理护理

为了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支持,要为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尤其是部分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会拒绝进食的现象,需要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对患者拒绝进食的原因有所了解;有些患者认为自己不配进食,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自责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要鼓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方式,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当让患者在晚上得到充分的休息,在白天尽量不要卧床,多下床活动。由于部分老年抑郁障碍精神活动抑制疲乏,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需要护士及患者家属,要好耐心疏导,进行个人卫生的管理,尽可能激发出患者的生活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来说,应当针对发生病症的原因开展分析研究,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对干预方案的设计编制凸显出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尤其是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多发于65岁以上,他们的日常生活比较沉闷,孩子们的工作生活繁忙,与老人的沟通时间较少。因此,除了在临床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开展治疗护理的同时,家属也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关心,让老人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念,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瞿秋霜,李晶晶,梅刚,等.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0):1278-1282.

[2]蒲城城,孙新宇,张婷婷,等.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主观体验与医师临床评估一致性的1年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02):97-101.

[3]高晓,周田田,刘珊,等.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8):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