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马拉22号、藏青2000 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关于喜马拉22号、藏青2000 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德吉

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人民政府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青稞种植户能够积极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到种植过程中,促进青稞的质量以及种植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想尽快实现高产栽培青稞的目的,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青稞,选择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案,把控好栽培的各个环节。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种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青稞;实践;栽培技术;

青稞作为我国藏区的重要经济种植作物,但是在以往青稞种植模式中还存在有生产技术过于落后的问题,青稞的种植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我国还要积极进行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高青稞的产量以及种植效益,对于我国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

1.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田不能重茬连作,良种生产用地应选在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不重茬、排灌方便,易于机械耕作的田块上。不能施入同作物未腐熟的秸秆肥,以防上季残留种子出土,造成混杂,并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一些土壤病虫害的传播,同一品种要实行连片种植,避免品种间混杂。播种前,晒种12天,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播种时,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三项技术指标必须合格各级种子标准,各级种子田生产的种子必须是精选、包衣后方可调出。目前,大力推广的低毒高效的种包衣剂有扑力猛(25/升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和亮猛(16%噻虫)。

2.整地技术

地块平整,排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配套良好,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肥力状况良好的中上肥力地块。重点抓好土壤深翻灭草、土壤“扎扭”和土壤药剂处理3个技术环节。
土壤深翻灭草。秋季作物收获后,用大型拖拉机,对农田采取深翻,深度30厘米以上,将野燕麦草、灰灰菜等杂草种子深埋,降低来年杂草的发生率。针对有地下害虫的地块,在播前,每亩用3%地虫杀星颗粒剂(辛硫磷)3斤~5斤,掺拌细砂土20斤~40斤,均匀撒在地表后耕翻。

3.播种技术

大力推广机播,机播可以有效节约生产用种,控制田间种植密度,增加田间通透性,提高作物光合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适宜的播期内,青稞一般出苗期在7天左右,若播种过早,发芽慢、出苗晚,青稞易形成弱苗,易感染病害;过晚,一是缩短青稞生长发育周期,而且不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从而达不到高产的目的;二是青稞成熟过晚,易遇风、雹等自然灾害,因此,适时播种,是夺取青稞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我们统一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5-7厘米。一般粘土应适当浅薄,沙土要深一点,不宜超过7厘米,浅则根系不发达、易倒伏;深则成弱苗。亩播量35斤、播种机行距调为14.5-15厘米,单行下种量调为50-70/米。

4.施肥技术

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4000斤;磷钾肥按照测土施肥配方比例也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亩用量尿素14公斤,磷酸二铵9公斤,氯化钾5公斤。商品有机肥每亩80斤。青稞生产的氮肥追肥量要控制在8/亩左右,且要分两次追施,“少食多餐”:第一次追肥要安排在“三叶一心”期,配合头水进行;第二次追肥要安排在拔节初期,配合拔节水进行,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形成,防止氮过量造成的贪青晚熟。

  1. 田间管理技术

保证苗齐苗匀。确保亩基本苗在16-18万株,亩穗数18-21万,穗粒数50-52粒,千粒重45克,扣除15%后,可实现亩产700-800斤的高产目标。(种子田亩产500斤左右)头水要早。苗期水分的充足供应是奠定青稞丰产的重要基础。因此,及时灌溉头水十分重要。头水期应把握在三叶一心,宜早不宜迟,并配合适量追肥。灌溉时要做到均匀漫灌,水位不宜高于第二叶。
“分蘖水”要赶。“分蘖水”也是青稞生育期内的第二次灌水,一般在头水后的第7天左右,地表开始开裂时及时进行灌溉,延误灌水时机会影响分蘖生长。
“拔节水”要及时。拔节期是青稞营养、生殖并进生长期的起点,对于促进成穗和丰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拔节初期及时灌水,同时配合适量追肥,以提高有效分蘖数,促进小穗数的增长。“孕穗水”要按需灌溉。在孕穗初期,看天、看地、看苗安排灌溉。“灌浆水”要合理。在灌浆初期,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十分必要。供水过多会出现贪青晚熟或倒伏现象,供水不足直接影响产量。




6.病虫害防治技术

青稞条纹病是我市青稞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种传病害,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率达20%-30%,平均减产10%左右。药剂防治: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用扑力猛1瓶(80毫升)兑2斤水拌100斤种子。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黑穗病在西藏青稞种植区均有发生,发生较重的地方,发病率可达10%左右。药剂防治: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用扑力猛

1瓶(80毫升)兑2斤水拌100斤种子。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青稞条锈病在我市种植青稞区域的部分地方发生,田间种植发病率一般达30%-50%。条锈病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流行。播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田间发病时在青稞拔节末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叶将,用量为30g叶将兑一喷雾器水,均匀喷洒在一亩地青稞白粉病是我区青稞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种传病,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率可达20%~30%,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影响青稞品质。播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田间发病时在青稞拔节末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叶将,用量为30g叶将兑一喷雾器水,均匀喷洒在一亩地。





7.收获技术

大部分麦类作物成熟时轴坚脆,易倒伏,收获过晚易发生掉穗和籽粒霉烂现象,影响产量。因此,结合青稞的后熟特性,可将收获提早至蜡熟末期。这个时期收获有以下好处:第一,,干物质积累最多,能增加产量。第二,茎秆尚有韧性,穗子断落少,可节省捡穗所需的劳动力。第三,籽粒不易霉烂变坏,品质好。


总结

近些年我国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当地青稞种植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当前西藏农区青稞种植面积存在减少的趋势,因此扩大了青稞供给矛盾,为了处理这一矛盾,需要推广藏青2000、喜马拉22号,根据西藏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性的藏青2000、喜马拉22青稞良种推广及栽培技术要点,激发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霄霖.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24.

[2]刘霄霖.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24.

[3]单增卓玛.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河南农业,2019(0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