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实践举措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提高农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实践举措研究

张操

大竹县审计局,四川 达州,635100

摘要:农业审计的实践工作旨在全面审查政府划拨的农业产业专项资金流转动向,采取审计专业化监督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农业产业的专项资金实现科学合理的分配利用。农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涉及要素较为复杂,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将会有益于农业产业资源获得更加优化的配置,促进了政府产业资源的高效使用目标实现。本文探讨了农业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及目前实施状况,结合农业审计的相关影响要素来完善现有的审计业务模式。

关键词:农业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实践举措

农业审计工作应当能够服务于当前的农业发展大局,采取审计技术方法来审查各项资金的流动,进而准确判断农业产业的支出成本与经济效益指标。现阶段的审计工作已经贯穿融入在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过程,充分展现了审计工作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以及保障良好产业效益方面的价值作用。提升农业审计的实践工作质量能够提供农业产业的科学决策支撑,从而达到了降低农业发展成本的目标。由此能够确定,农业审计的目前实施水准仍然有待提高。

一、农业审计工作的基本实施思路

(一)服务农业发展大局

农业审计工作只有体现出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实践作用,那么农业审计工作的真实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化的体现。现阶段的农业审计工作更加侧重于有效与科学的资金配置使用,秉持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的总体实施思路来进行全过程的资金安全状况审查[1]。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审计的实践价值意义就是要服务于当前阶段的农业产业发展大局,运用专业化的资金核查与监督技术思路来达到上述的目标宗旨。农业审计工作与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大局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重点审查政府资金与资产的利用实施效率。

(二)提升审计经济效益

农业审计工作目前必须要突出良好的审计效益要素,审计工作的总体实施效益将会在根本上关系到审计开展效果。农业审计工作不仅应当侧重于严格保障审计数据的质量与真实性,并且还要侧重于经济层面的审计执行效率优化提高。唯有如此,农业审计的机构部门才能运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投入来获得更优的审计实施效果,有效防止了审计经济效益的指标存在缺陷。由此可见,提升农业审计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那么现阶段的审计业务人员必须要充分关注于审计效益的促进提高。

(三)提供科学决策保障

农业审计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应当在于保障审计业务的科学决策制定,通过提供客观与精确的审计数据结果来达到保证科学决策的目标。农业产业的发展决策一旦缺少了审计数据的客观支撑,那么产业发展决策就会缺少科学参照。农业审计工作旨在突显各个层面的审计环节重点,对于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重大审计线索应当进行深入的追溯查找[2]。具体针对于综合性的产业开发资金、农村扶贫资金与生态保护资金都要给予重点性的确认审查,以此来察觉目前面临的审计难题障碍,并且采取更加有成效性的方案来进行解决。

二、农业审计工作的现存缺陷

从农业审计的当前实施状况来看,农业审计工作目前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审计执行效率。农业审计工作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分配,进而有助于审计业务的资源成本获得必要的节约。但是不应当忽视目前开展实施的农业审计工作仍然不可避免暴露出多个层面的审计实施弊端,集中表现在数字化审计的信息技术平台没有得到更加完善的建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亟待实现提升等[3]

农业审计工作必须要达到规范化的程度,然而现阶段的审计业务人员在应对审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存在经验化的趋势,不利于审计实践效率得到更加显著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业务人员容易忽视了关键性的审计流程细节,导致存在审计数据错误的风险性。因此,相关部门目前必须要侧重于农业审计的技术流程规范,运用更加严格的审计管理制度来约束审计业务人员,提升农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三、农业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提高措施

(一)完善农业审计工作的管理规范体系

农业审计的现有规范制度存在有待完善的特征,审计工作的深入执行过程必须要达到规范化与精细化的程度。因此,农业审计的现行立法规范应当能够实现更加完整的审计业务流程覆盖目标,避免审计工作存在随意性的盲目执行弊端。农业审计的制度保障体系应当划分为审查资产的完整程度、审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案、查找资产安全的缺陷漏洞等要素。作为审计业务人员就是要严格履行农业审计的立法体系制度,确保将农业审计工作纳入到规范管理的具体实施范围。

近些年以来,农业审计的专项管理实践方案正在趋向于完善,其中涉及到审核与批准各项专门资金的审计执行规划、共享多层面的审计资金与资源等。审计组织部门通过采取联合审查的业务实施模式,对于专项性的农业扶持保障资金动态流向能够进行完整的确认,从而针对现有的审计流程误区进行了妥善的弥补。审计法规法律的完善优化路径应当体现在设置审计规范化的试点区域,确保对于农业审计创新的技术实施思路进行深入的探索完善[4]

(二)培养农业审计业务的优秀人才

具有综合性的农业审计工作如果要得以更加深入的开展,那么必须依靠于审计业务领域的优秀技术人才。在此前提下,农业审计的部门机构对于专业化的审计业务执行人才应当进行必要的引进,并且针对审计机构的业务人员展开综合性的审计工作流程培训[5]。农业审计的岗位负责人员对于自身的独立执业地位应当给予准确的认识,增进不同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农业审计人员应当敢于应对当前时期的审计信息化挑战,切实转变农业审计中的滞后思路。

在目前的实践工作开展实施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业务实施过程不应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农业审计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支持审计工作的独立实施。具有独立性、规范性与公正性的农业审计业务可以起到全面监督资产变化的作用,那么决定了当前时期的审计业务流程亟待得到必要的完善改进。审计人员的独立从业地位只有获得了切实保障,那么农业审计实务的实施效率才会获得根本性的提高。农业审计的信息数据必须得到真实性的保证,因此关键前提就是要确保审计业务人员的独立从业地位。信息化的审计技术支撑平台应当得到更加完善的建立,采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审计技术措施来提升审计的总体实施效率。

(三)严格把控审计资金资源的安全性

农业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应当体现在把控农业专项财政经费的动态变化状况,据此实现了全面察觉审计执行误区以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目标。因此,现阶段的农业审计工作必须侧重于资金安全程度的提高,通过采取联合审查与专项审查相结合的技术实施思路来提升审计的成效性。审计监督人员如果判断专项性的产业扶持资金已经存在了异常的动态特征,那么应当立即将审计结果进行必要的上报汇总,据此实现准确排查审计流程漏洞与财务管理安全隐患的目的。审计信息化的具体执行力度应当得到必要的强化,通过采取信息化的农业审计创新技术手段来增强审计实效性,防止存在农业审计流程的片面实施缺陷。

审计技术人员应当侧重于审查财务会计的单据完整性,察觉各项资产的入账数据误差。审计部门必须要建立智能化的审计数据库,通过采取实时性的跟踪审计技术思路来避免审计流程的滞后性[6]。农业审计业务的具体实施人员应当增进与其他部门的衔接配合,确保对于审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给予更大范围的采用。农业审计数据应当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共享,促进审计业务的实践效率实现优化提高。审计人员目前需要侧重于审计业务流程的合理转型,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审计技术平台作为必要的审计决策支撑。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农业审计工作的综合效益与整体工作质量将会决定农业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关系到农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在目前的审计业务实施现状下,农业审计的传统实现思路已经表现为逐步的调整转型,农业审计工作的技术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得到扩充。具体在促进农业审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现阶段的重要完善路径应当集中于把控审计资金资源的安全性,培养农业审计业务的优秀人才,以及完善农业审计工作的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褚德勇,罗艾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1(17):116-117.

[2]郭松昆.农业审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南方农机,2021,52(07):59-60.

[3]郑勇.提高农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2(03):156.

[4]白荣春.如何提高农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J].北方经贸,2022(09):79.

[5]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22(06):139-140.

[6]谢凡.农业审计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J].云南农业,2020(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