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难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中小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难点思考

李增光

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5336)

摘要:明晰智能制造的本质、探究智能制造发展方向,才能真正让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提升发展、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智能制造带来的最大价值,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然而,成本、技术、人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拦路虎”。通过建立综合保障体系、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走智能制造发展路径。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化

引言

对于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工信部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形成并推广有效的经验与模式,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

1.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与趋势

1.1制造装备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

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智能装备创新升级的重要动力源,制造装备将通过智能感知技术、软件系统、人工智能(AI)等信息获取、处理、传输、融合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实现“感知-分析-决策-执行与反馈”闭环制造。随着人机协同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VR)、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未来人与制造装备将融合在制造系统中,形成“人机一体”。

1.2制造车间由单一化向柔性化转变

智能制造将打破批量化单一产品生产模式,建立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智能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柔性制造系统。同时,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智能技术和管理手段引入到制造车间,实现生产资源最优化配置、生产任务和物流实时优化调度、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和智慧科学管理决策。

1.3制造企业由线下向云端化转变

企业是智能制造的实施主体,智能制造将推动企业生产运营云端化,企业将围绕客户需求,以产品为核心,细分生产环节,建立“工业智慧云”,将产品订单、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采购服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售后跟踪等流程融合在云平台上,通过云平台采集产品运行和用户习惯等数据,建模分析,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随时随地将资源与能力按需进行分配,同时实现云服务平台的增值。

2.中小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难点

2.1成本难点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其涉及信息技术、装备技术、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导致很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造价昂贵,维护费用很高,高成本、高投入,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望而却步”。

2.2陷入新技术新产品如何选用的困境

西门子等一些智能制造领域世界知名企业在国内建立了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样板车间,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革提供参考和经验,正在逐步占领相关领域市场。国外高成本技术、国内技术上不成熟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方案选择上陷入两难境地。

2.3很难找到满足于自身应用的参考案例

成熟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参考案例是企业选择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最直接方式。然而,通过百度搜索“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结果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50000个”,单单一个搜索引擎就提供出160多万个关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检索结果,需要用户进行全方位的甄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噱头”的销售行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虚假信息)给中小企业甄选解决方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4“技术易得、人才难求”

的尴尬局面尚未打破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企业面临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尴尬局面,中小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更为严峻。不少企业担心现有的基础措施或是人才无法配套、适应新的生产流程;采用“机器换人”后,企业需要更多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独立操作各种智能机器人和维修机器的高级技术人员。解决好成本控制、有效解决方案、应用型人才等问题,从而提升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同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中小企业实施低成本智能制造的思考

3.1循序渐进推动企业生产制造向纵向集成

中小企业可以从制造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或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到逐步将各个制造环节的“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系统集成,从而使数据在整个企业中得以共享。通过机器大数据的收集和人类智能的结合,推进工厂优化,改进企业管理绩效,大幅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人操作安全性,并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3.2整体考虑智能制造方向和未来需求

智能化改造不是仅仅引进单个机器人或者智能设备,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运营等有效衔接起来,要将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等移动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提高企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最终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

3.3借助外部力量融入“小

企业+大平台”体系中小企业完全依托自身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能力非常有限,最好的办法是专注自己最核心的业务能力,做好工艺细化分解;借助政府、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等大网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从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在大平台体系内与更多外部力量借力,形成高效实用的智能制造体系。

4.推动中小企业实施低成本智能制造的政策建议

4.1建立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服务大平台

搭建智能制造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整合和利用现有制造资源,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中心,统一采购成

熟的信息化云服务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持。

4.2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试点应用

通过“政府+用户+服务商”合作模式,政府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服务商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补贴给用户、用户为服务商提供样板工程,探索建设一批可参观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样板车间。支持大中小企业间开放合作。鼓励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的协作发展,支持企业间围绕智能制造实施横向集成合作,构建一体化供应链体系。鼓励产业链企业间实施兼并重组,优化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组织结构。

4.3引导各类基金参与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

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创新中小企业技改资助模式,采用“以投资代资助”方式,引入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有效解决智能化改造投入大、风险大的问题,有效实现制造模式、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4.4切实做好中小企业智能

化改造服务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收幅度,对其购买工业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管理技术、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提供税收减免及补助;加大对智能制造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区域性网络空间服务平台,为企业的资源配置提供便利;由政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组建低成本融资体系,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畅通沟通渠道,做好技术对接工作,帮助中小企业掌握其所需要的技术,减少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成本。

结语

中小企业完全依托自身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能力非常有限,最好的办法是专注自己最核心的业务能力,做好工艺细化分解;借助政府、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等大网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从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在大平台体系内与更多外部力量借力,形成高效实用的智能制造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曦,刘鑫.人工智能视角下创新管理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2):153-160.

[2]肖兴政,冉景亮,龙承春.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6):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