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安全输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1

如何做好安全输血

张湘

南充市高坪区长乐中心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107

输血是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下,输血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其中操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而临床输血也已经从以 往的输入全血逐渐转化为当前的成分输血。输血可以治病,但是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时也会对输血的质量产生担心,而且也具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所以,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输血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分析如何做好安全输血。

1、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进行安全输血操作

为了对患者的用血安全性提供相应的保障,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以此有效促使我国输血工作朝着法律化和规范化方向稳定发展。而医院的医务人员也要熟知各项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法律法规指导作为重要依据,从而顺利开展临床输血工作,并遵循依法用血、依法输血的原则。另外,医院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中还需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要深入贯彻“三查八对”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对输血的细节与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必须完整的保存与输血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输血申请单、交叉报告单、输血同意书以及交叉配血单等等。

          

2、熟知各项与安全输血工作相关的知识

医院的有关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与安全输血工作相关的知识,其主要包括几点:

2.1熟练掌握血液制剂的种类,包括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冷沉淀以及血浆。(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从全血中将抗凝保存液、血浆尽量去除后留下来的高浓缩红细胞,在为患者进行输注过程中必须先慢后快,对患者的真实反应与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及时调整输注滴速,切记输注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2)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呈橙黄色、外观非常透明,根本不存在明显的红细胞,在临床上一般是以血小板含量降低的患者为应用对象,在输注前还需要对其进行缓慢摇动,以此预防血小板出血损坏的现象,尽量不要长时间放置,以防血小板的实际功能完全丧失。(3)冷沉淀:主要是由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以及血管性因子等组成,其中所包含的成分比较多,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当中的部分因子极易失去活性,一旦将其取出就不能第 2 次放入冰箱中进行存放,必须以极快的速度为患者进行输注。(4)血浆:血浆呈半透明状,是淡黄色的液体,在输注前有关医务人员还需进行认真检查,如果发现血浆颜色出现变化或者呈凝块等现象时,就不能为患者输注。另外,融化后的血浆不能久放,避免蛋白变性现象发生,但必须及时为患者进行输注。

2.2熟练掌握输血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溶血反应。(1)发热反应:对于输注期间发热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程度较轻者还需要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进行缓慢输注,程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寻找原因予以患者对症处理。(2)过敏反应:需要第一时间停止输血,转为给患者输注 0.9%氯化钠注射液,并予以患者过敏性休克应对方式;(3)溶血反应:此反应是患者在输血期间发生的最严重的反应,必须马上停止输血;

3、全面提升对输血注意事项的重视度

在输血前,有关医务人员必须遵循“三查八对”的原则做好检查工作,还需保证检查结果无误;输血期间必须严格落实先慢后快的原则,增强巡视力度,及时对患者的滴速进行调整等,都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输血完成,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总的来说,输血作为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充分发挥出重要的疗效,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所以在进行输血时,还需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数量掌握与输血相关的知识,不断加强对相关注意事项的重视度,以此有效提升输血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