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1

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王瑶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11130

一、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从我国医疗部门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来说,导致患者患上此种病症的根本原因就是骨髓损伤,当其骨髓无法如同正常的骨髓造血工作,其产生的病因可能是有毒化学物质、病毒感染与辐射等多种原因产生的,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其这种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当患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机体的红细胞、白细胞都会迅速下降,远远低于正常的细胞范围数值,这就会造成患者严重贫血与出血,甚至会使患者出现死亡,可见其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之中,会因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紊乱的问题,这就使得其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呈直线式下降,当患者机体造血的能力降低,就会使无法造血输送给各个细胞的问题导致其出血,如若不能止住患者出血部位,将会使其血液大量流失,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护部门应格外注重对其"出血期"的护理,以保障治疗止血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身体状态。在开展出血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出血部位,如:皮肤黏膜出血、齿龈出血、咯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不同的症状,为出鼻血与皮肤出血的患者给予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严重咳血与大出血则需及时地进行手术止血治疗。而且医护人员还需在此时做好护理工作,以避免护理工作做不到位,影响到患者接受止血治疗效果,使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变得严重的不良现象。

(一)出血预防护理

在患者的出血期运用给予患者输送血小板或是其他治疗的方式治疗,并明确告知患者此种病情会再次复发,通过给予其合理预防,让患者能不运用硬的牙刷、能适当地运动、能细嚼慢咽地进行饮食,以避免其再次出现二次出血的问题。而且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一旦其出现头晕或是恶心等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避免其出血期出血更加严重。

(二)饮食方面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饮食护理教育,使其能认识到患者较为容易受饮食的刺激加大出血量,应以给予患者补充营养为主,严格禁止给予患者刺激、辛辣与生冷的食物,保障其身体健康,使其能承受失血的风险。并通过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让其进行良好休息或是运动,使其身体健康与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三)预防感染方面的护理

一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受感染,其病情会迅速加重致其死亡。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预防患者感染,通过让患者外出戴好口罩、注意自身身体卫生,避免其受感染而发生再次出血的问题。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咽喉疼痛或是尿痛等问题,都需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治疗,以保障能在最佳的时机得到医院治疗,避免其出血期病情变得严重不可控。而患者和患者家属也需学习关于各种感染问题的应急处理对策,当患者在家中发生感染能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以避免患者因感染出血不良加重威胁其安全的不良问题发生。

(四)心理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与患者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方方面面都需注意,加上无法得到根治,较为容易使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糟糕的心情与心理十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对其疾病教育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使其能认识到日常做好护理就复发率就能有效地降低,使其能积极地学习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听从医生的护理要求,提高自己的护理意识,使其能得到更加高效地护理。并通过进行对其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隐藏在心中的问题,使其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患者抵触治疗护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而是使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都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