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管理

刘,燕

北流市园林服务中心,广西北流 5374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导致城市中的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节约水资源,城市建设需要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采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资源的利用,保证园林工程建设中对水资源的利用。通过海绵城市理论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资源的收集、存储、渗透等工作,并将雨水资源通过蒸发、渗透等方式将水排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循环体系。在园林工程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工程施工成本。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工程;蓄水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而提出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城市建设成具有较好生态环境功能的新型城市。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在园林工程中,可以使园林工程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在园林工程中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作用

(一)雨水收集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将雨水收集到的水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和机械方式进行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根据园林工程设计要求,对所用材料进行选择。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城市中的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合当地雨水的材料。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作为雨水收集的材料。在雨水收集过程中,需要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处理。

(二)渗透

在园林工程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需要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利用,从而将雨水资源渗透到土壤中,以达到雨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整个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利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将雨水资源渗透到土壤中。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可以运用透水材料和透水混凝土等方式来降低土壤的渗透能力,使土壤保持较强的渗透能力。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可以对雨水进行渗透后,再通过渗水设施将雨水排出。

(三)蓄水

园林工程中的蓄水指的是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不同深度的蓄水,使园林工程中的雨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和过滤,使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够有效利用,需要对所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充分地沉淀和过滤,并且在进行过滤后的雨水资源还需要对其进行储存。

(四)排水

在园林工程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可以将雨水资源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收集,从而降低园林工程施工成本。园林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透水铺装对雨水进行收集,在进行透水铺装的过程中,需要将道路两侧的泥土进行清理,并对透水铺装进行固定。同时,在园林工程施工中需要设置排水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雨水排入到排水管道中。在园林工程施工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于土壤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水性。通过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园林工程施工成本。

二、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形式

(一)下沉式绿地

在园林工程中,下沉式绿地是一种新型的园林景观,其主要是将绿地下沉,将绿地作为下沉式绿地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建设生态广场。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又能有效避免雨水对绿地造成污染,而且还能使雨水通过绿地渗透至地下,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下沉式绿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通过管道、暗沟等方式将雨水引至下沉式绿地中,并进行储存和处理;(2)将雨水管设置在下沉式绿地中;(3)设置调蓄池或蓄水池等,以调节土壤湿度、蓄存雨水。总之,在园林工程中建设下沉式绿地时应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以及土壤等因素,确保下沉式绿地建设的合理性。

(二)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在屋面上进行绿化的建筑形式。绿色屋顶是一种特殊的屋顶结构,它主要利用植物根系作为支撑,可有效吸收屋顶的水分,减少屋面荷载。与普通屋顶相比,绿色屋顶具有更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在夏季可以有效降低温度,冬天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应积极应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具有许多优点,如不会影响建筑本身的美观和结构安全,能够有效减少屋面荷载,还能对屋面进行有效保护。此外,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绿色屋顶还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园林种草沟

在园林中应用草沟,可以有效增加草坪面积,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调节,还能将多余雨水排出。在设计草沟时,应结合地形特征和道路形式,并将草沟布置在道路两侧,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此外,还应在草沟内种植低矮的灌木或乔木,降低对土壤的压力,避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同时,还应在草沟内种植水生植物或根系较深的植物,如水葱、芦苇、香蒲等,不仅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净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工程中的优化措施

(一)利用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指路面全部或部分由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材料构成,路面下具有一定深度的透水垫层,能够使雨水渗透到地下。透水铺装的种类主要包括多孔砖、多孔混凝土、彩色混凝土等。通过透水铺装,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地面的储水能力,而且能够使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有效降低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二)建设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降低园林工程对水资源的消耗,避免因水资源缺乏而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绿色屋顶具有显著的蓄水能力,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绿色屋顶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利用绿色屋顶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此外,绿色屋顶还具有较好的抗风能力和抗雪能力。

(三)建造下沉式绿地

在园林工程中,建造下沉式绿地是一种有效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下沉式绿地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收集和控制,能够有效发挥其对雨水的吸收作用,并将雨水存储起来。下沉式绿地能够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地表土壤含水量,促进园林工程中植被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沉式绿地还能够将雨水净化、存储起来,作为园林工程中的补水水源,为园林工程中水资源缺乏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四)建设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以植被为主体,以低影响开发技术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场地中的土、水、植物、植物根系的调蓄能力和过滤能力,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植被布置,建设出具有调蓄功能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实现城市排水系统功能;另一方面,雨水花园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结语: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园林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园林工程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推动园林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添. 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智慧建造与设计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23-25.

[2]林梦.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11):45-46.

[3]张圆圆.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