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储存实用技术研究

/ 2

我国粮食储存实用技术研究

袁鹏,潘琤,陈俊强

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35

摘  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及储备量在世界上都居首位。我国人口多、资源少,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国家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粮食储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央储备粮体系已具备较为完备的设施与技术保障。但是,由于储存方法不当,农民手中的部分粮食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应注意采取科学的粮食储存技术,做好粮食储存后期的管理。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粮食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粮食储存实用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粮食;储存;实用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人口快速增长与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粮食问题,首先要对粮食自身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综合考虑粮食在生产与消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这也是粮食安全能够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的原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的年均产量超过了5000亿公斤,其中的35%由国家负责收购,并将其储存在粮库中,地方粮库或粮食加工企业的粮库中,剩余的65%由农户负责储存。这样的储存方式,每年有3%的粮食因为霉变、虫害或鼠害而损失,这充分说明了粮食储存技术的重要性。此外,粮食仓储技术本身就包含了多学科知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覆盖了多个组成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储存实用技术。

一、我国粮食储存实用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粮食储存,如先秦时期,就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粮食储存体系,粮仓的管理制度也十分的严格。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内的国家粮库以及地方粮库主要包括了混凝土筒仓、混凝土房仓、砖房仓、土圆仓及粮袋垛等类型,而民间粮仓的结构更为简陋,以土圆仓、房仓、柜、箱及粮袋垛等为主[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日常维护、更新等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粮仓的改造,更是备受关注。比如,八十年代出现的波纹板式金属粮仓,1984年从德国引进的浦筒仓技术。粮食储存设施的技术演进,为我国粮食储存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后,在1998年、2000年和2001年,我国政府利用国债资金,先后三次对一批设备先进和技术含量高的粮食仓储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储备粮库总库存得到了快速增长,很快就建成了一批仓容在5亿公斤以上的粮仓。随着粮食储存技术的不断开发,以前影响粮食流通的有关问题已被解决,粮食储存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粮食仓储设施的发展,配套的铁路专用运输线和铁路罩棚仓也开始出现,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散装火车车厢。但是,农村储粮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隐患,这是由于农户储粮的设备比较简陋,因此面临着较高的粮食损失,为农户提供质量好、安全性能好的新型粮仓成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场需求的主要表现。

二、我国粮食储存实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一)低温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利用制冷机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除湿。主要设备是风机,通过安装风管,把冷风吹到粮堆上,从而使粮堆的总体温度低于15℃。目前,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延缓粮食裂变,进而保持粮食品质,已成为替代传统熏蒸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之所以要求温度低于15℃,是因为15℃的低温可以抑制大部分虫霉菌的生长,对粮食保鲜有好处。一般低温仓温度不超过15℃,准低温仓一般不超过20℃[2]。低温库的建设和制冷设备的选型是该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首先,低温库需要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在制冷设备的选择上,通常采用粮食冷却机与空调制冷机组合使用。低温储粮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很长,以前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自然和地理条件来实现低温储粮。空气调节低温储粮技术是在1974年出现,1999年烟台生产了GL型粮食冷却器,后来东孚牌粮食制冷器被国家粮食储存局科学研究所生产,并开始广泛应用于粮食储存领域,提高了我国在低温储粮技术上的自主权。

(二)气调储粮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干预来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目的是通过改变环境气体成分来抑制或消除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该技术也属于绿色环保储粮技术。这类基础首先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2001年我国正式采用二氧化碳绿色粮食储存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对粮食的储存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或者使用一些密闭的容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气调储粮方式主要是充气CO2、充气N2、自然封闭或人工缺氧储粮[3]

(三)粮食仓储计算机技术

近代以来,粮食仓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粮食仓储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仓储的安全性。而我国对此类技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始在国内的粮食仓储中得到了应用,其主要优点是大幅提高粮食仓储的综合技术水平,实现自动化管理效果,有效地抑制粮食霉变和虫害

[4]。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仓储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已与国际水平接轨。采用自动化系统的优点是可以针对粮食仓储的各环节作业,实施动态化的控制和状态显示,从而实现对粮情的实时监测,并且利用自动化系统中的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完成粮食的接收、倒仓、称重以及发放等作业,减少了在粮储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投入。此外,在监测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实时监测仓库内的温度、气温和湿度,并利用相关设备对其进行调整[5]。关于仓容管理系统的使用,除了针对各项作业内容展开实时监测和管理之外,还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输入以及读取。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并与外界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

(四)储粮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化学防治法。我国在储粮过程中,对害虫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熏蒸剂熏蒸防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来改变pH值,为研发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提供了思路。已有研究表明,采用环流熏蒸法可以保证烟尘在粮堆中均匀扩散,从而达到最好的熏蒸杀虫效果。同时,PH3间歇熏蒸可以进一步提高熏蒸法对害虫的控制效果。目前,全国各地粮仓防虫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武汉试着用空调仓熏蒸,浙江试着用药液熏蒸和包装垛熏蒸,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防虫方法;第二,植物性杀虫剂。使用植物性杀虫剂也是相当令人关注的内容,如用山苍籽来防治粮食储存害虫,就是因为里面含有柠檬醛。另外,还有二乌子、苦角等植物性杀虫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随着生物、信息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粮食储存技术将发生全新的变革,向多样化、高质化、低耗化、低污染环保化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粮食储存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动我国粮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思雨,张永辉,王倩,等. 粮食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及控制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87-88.

[2] 李景玉,李延族,潘庆君,等. 秸秆饲料露天储存技术方法[J]. 农业与技术,2022,42(9):95-98.

[3] 张洪军. 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9):59-60.

[4] 聂煌,鄢朝阳. 浅谈南方稻谷储存中空调控温技术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21,15(27):234-235.

[5] 陈环保. 玉米种子储存管理注意事项及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2020,38(4):30,32.

[6] 查建伟. 技术社会视域下储粮减损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J]. 粮食问题研究,2022(6):51-54.